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简单模仿难取真经 电视人应该向美剧学什么

2012年04月12日 14:06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电视剧《黎明之前》剧照,该剧被公认为美式情节剧中国化的范本。 东方IC供图

  ▲新版《西游记》剧照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剧照

  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剧照 东方IC供图

  在中国的年轻族群和都市白领中,美剧已悄然流行了十几年。

  甚至精明的中国广告商也开始注意到了其中的市场价值。就在不久前,一盒国产品牌的牛奶,便出现在《生活大爆炸》男主角“谢耳朵”的茶几上,被敏感的媒体称之为“中国商品首次在美剧中植入广告”。

  作为风靡世界的影视先锋,美剧的成功奥秘何在?在“向美剧学习”的过程中,中国的电视剧创作者又经历了怎样的“迷失”与“越狱”呢?

  简单模仿难取真经

  中国观众对美剧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它便开始亮相中国荧屏。最初是《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哈里森敢死队》,随后是《豪门恩怨》和《成长的烦恼》。没过多久,国产电视剧的创作者便开始效法美剧。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导演英达率先将美式情景喜剧移入中国,拍摄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

  2007年前后,国产剧对美剧的模仿臻于高峰。《绝望的主妇》、《迷失》、《欲望都市》、《越狱》成为中国导演竞相翻拍的对象,《美丽主妇》、《末路天堂》、《好想好想谈恋爱》、《远东第一监狱》纷纷面世。一部美剧《反恐24小时》,甚至衍生出《非常24小时》、《危情24小时》、《24小时警事》等多部翻拍作品。

  那时,从故事框架到剧情细节,国产电视剧克隆美剧的现象比比皆是。《24小时警事》就非常典型。它刚刚露脸,美剧迷们就将其“抄袭罪状”公之于众:序幕一模一样,都是电子表不断显示时间;正义方同样出现内奸,破案与追查内奸同时进行……此后的《爱情公寓》,也被指抄袭《老爸老妈的浪漫史》和《生活大爆炸》等美剧。有观众甚至将类似情节截图对比,发现《爱情公寓》中“女主角家里的摆设”、“歪床断掉的腿”,都与原剧一模一样。

  《好想好想谈恋爱》则照搬《欲望都市》,在主题结构、人物设定等方面照葫芦画瓢,只是在剧情上过滤掉了原剧中的涉“性”话题,将重心由“性”转向“情”。但剧中4位女主角对婚姻的不屑一顾,对传统两性关系的不满,以及她们不断更换男朋友并且被赞美的言行举止,都招来很多在个性和情感观念上与之迥然不同的中国女性观众的非议。

  这种复制与移植缘何并不成功?中国人民大学影视研究专家常江分析认为,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和受众差别摆在那儿,翻拍美剧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复杂的文化转化,“肆无忌惮地拷贝情节,必将画虎不成反类犬;略作调整后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讲述美国式的故事,则无异于‘无土栽培’。”《远东第一监狱》导演王伟民也坦言,自己当年翻拍很失败,“简单移植他人概念,在故事本身的讲述和人物的深度挖掘上没有突破,也就根本谈不上打造中国版《越狱》”。

  终于摸出了门道

  近几年,中国电视人对美剧的学习,已经从简单照搬内容,转向借鉴技巧和摸索规律。

  王伟民注意到,短短几年下来,扛拍、镜头的多方位变化等美剧拍摄技巧,已在国产剧中遍地开花。导演阚卫平从中尝到了甜头。执导《大宋提刑官》时,他借鉴美剧《犯罪现场》中闪回、电脑特技等手法,将主人公宋慈勘查现场断案的过程精彩呈现,打造了中国首部古装悬疑推理剧。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指出,除了个别技巧的运用,美剧对中国商业电视剧的类型成熟影响更为深远。曾打造《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等热播剧的导演尚敬坦言,情景喜剧这一娱乐样式,在美国经过了大浪淘沙式的考验,其戏剧结构、人物设置和叙事风格都形成了一套“黄金定律”,他不过是按规矩出牌,才在中国的土壤中将异域的种子浇灌出花果。常江则指出,近年来蔚然成风的谍战戏,也处处闪动着美剧的影子。

  《潜伏》中便“潜伏”着美剧元素,这是导演姜伟也并不否认的事实。常江指出,这部戏在人物造型、光线与色彩、摄像和剪辑风格上,都大量借鉴了美剧。他举例说,美剧对光线的运用是非常讲究的,其室内戏总会用三把以上的灯,一把以主光照亮主体人物,一把以逆光彰显其轮廓,一把照亮其背景,最后再伺机布置辅助灯;而国产剧却总是疏于设计地打上很多灯,将所有东西都照得特别亮,不留阴影,不问明暗,“《潜伏》在这方面未落窠臼,显然是受到美剧的影响。”

  《黎明之前》更被视为美式情节剧中国化的范本。导演刘江直言,“我没有刻意去模仿哪部美剧,但我上学时是看美国电影长大的,因而一定会不自觉地受其影响。”他指出,美剧中的强化情节,总以事件为先,靠悬念环环相扣地推进故事,节奏非常快,《黎明之前》在这一点上做得很纯粹:它一上来就是怎么抓水手,以及水手怎么破获对方卧底,这几个事件推着剧情往下走,这种创作方法和美国类型片的创作手法很类似,“情节剧这样来做,能让节奏更快,让每一集戏都很精彩,这是符合影视创作和传播规律的。”

  依然拿不下大制作

  向美剧学习已经成为国产电视剧创作的一种风尚,但制作上能与美剧媲美的作品却仍然很少。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郭艳民一直在做国产剧与美剧的比较研究。他直言,与美剧相比,国产剧在搭景、特技等制作上的瓶颈,一时间还很难突破。

  王伟民对此深有体会。当年拍摄《远东第一监狱》,他们先是在旅顺的日俄监狱拍内景,剩下20多天的外景戏,本该到故事发生地上海拍摄。但制片人估算了一下转场和租借场地的费用,大概得花300多万元,便表示掏不出这个钱,只能在这儿拍。一道难题便产生了——“我得在当下旅顺的街道上拍出30年代大上海的感觉!”阚卫平在打造3D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时也有过类似的遭遇。他曾试图在特技上有所突破,但最终却只能报以遗憾。他叹息说,“美国人做特技,跟玩儿似的,受制于资金和工期,我们的特技更像炒菜时放的葱花,只是一种作料儿。”

  据了解,一集美剧的成本通常在200万到400万美元,特别的剧目,如《急诊室的故事》,其单集投入高达1300万美元,超过很多电影的预算,而国产剧的单集投资常常不到两百万元人民币。美剧拍一集,大约会用5天时间彩排,然后再花2天以上时间拍摄,《老友记》的一个片段,就曾拍摄了10天;而国产剧最多不过三天一集,一部三十多集的戏,常常六七十天便拍完了。

  “国产剧的商业模式决定了我们无法进行大制作。”王伟民算了一笔账,《远东第一监狱》的投资是1100多万元,按计划拍完能卖2000万元,刨去5.5%的营业税和8%的宣发费用,最后能赚500万到600万元。如果拍得更精细,延长一个月,按每日8万元以上的花销,便会吃掉投资方利润的大头,而电视台却不会因为他增加了一个月的制作成本,多花了几百万,就相应地提高单集的价钱。

  “这一切都是市场决定的。”刘江分析,美剧在全球发行,其单集电视剧成本即便高过电影,最终都能回收;而国产剧主要卖给国内电视台,其单集售价过百万元的并不多,搭上网络出售,通常也不过三百万元一集,支撑不了巨额的制作投入。

  渐行渐近的周播

  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注意到,美剧的盈利模式相当多样,除了广告费,以及电视、网络播映和电影改编方面的版权出售,其图书、服装、家居用品等衍生产品开发的收益也相当可观。

  “这与他们的播出制度密切相关。”他解释说,在美国,电视剧采取的是演季制和周播制:在每年9月到次年4月的演季里,每周播出一集戏。这不仅让观众渐渐形成约会意识,还拉长了一部戏的热播时间,带动了整个产业链。而国内每日数集的饕餮式播出,则很难有周边环节的收入,“一部很火的国产剧,与之相关的产品还没来得及开发,随着它的很快落幕,观众的兴趣点也会迅速转移。”

  “周播背后是美国电视网和制作公司对投拍电视剧风险和收益的步步分担。”郭艳民介绍,美剧主要由电视网委托影视公司制作,他们采取的是“边拍边播”的灵活策略:一开始,电视网会有选择性地购买电视剧创意大纲,并出资委托制作公司拍摄样片;样片做好后,他们会根据其试播收视率决定是否订购;样片被选中后,电视网便会给制作公司下订单,定制少数几集戏,在演季开始时试播;开播后,收视率差的剧会被立马腰斩,收视率好的戏则会继续制作,其主创也能根据时事变动、观众反馈随时调整剧情,增加全新元素。一部戏一旦有了品牌号召力,便能在某个特定时段赢得大量固定观众,随着该时段广告价位的不断提高,电视网和制作公司都能从中得利。当它制作到100集,便可进入节目销售市场,制作方可以通过出卖播出权再次获利。“这样一来,制片方和电视网不仅把投资风险降到了最低,也都有动力去打造品牌剧。”郭艳民说。

  相比之下,国产剧的制作风险,几乎全由影视公司等出品方承担。某电视台购片负责人透露,虽然他们也会对重点项目进行早期“介入”,但这只限于看剧本、观察拍摄和制作,其目的是为降低购片风险的同时不漏掉好项目,并非与制作公司共担风险。她解释,电视台购剧是“一锤子买卖”,一旦付完预购金,即便制作公司中途更换演员或删改故事,把好戏做成烂戏,电视台也毫无办法。

  业内人士纷纷呼吁改变这种局面。不久前,李星文、谭飞、李少红等人表示,希望电视台与制作公司进行深度合作,捆绑发力,携手打造周播剧,培育全新产业链。马中骏指出,相比一剧拼播,大剧独播更有助于电视台灵活地编排节目。“随着湖南、江苏等卫视开启独播剧战略,我们离周播制又进了一步。”

  与美剧同行

  事实上,每周都会有好些精彩剧集在不同时间、不同网站发布,为使几部选定的剧集都能在第一时间追看,很多美剧迷还特意制定了纸质或网络版的排期表。30岁出头的小宫甚至将一个专门的软件安装到手机上,“把追看的剧集添加进去,它便能不断地更新信息,使我及时了解这些剧在哪一天会播出哪一集,从而安排好时间及时收看,然后再跟朋友们交流”。

  这些美剧迷一般都有自己的论坛、网站和QQ群。至少3年前,“謦灵风软”欧美剧论坛的注册人数便已达到42万人以上,而美剧论坛“伊甸园”总页面的浏览次数,那时也突破了4亿次。在这里,粉丝们会共享资讯,携手“破解”剧中难点。一旦碰上情节上的大逆转、特殊演员的露面、剧集中的“彩蛋”(指隐藏在剧情或光碟中的花絮)、编剧们的“乌龙”(指差错式硬伤)等情况,他们会直接截图,将其发到网上进行热议。

  很多人最初只是为了学习英语才去收看美剧的。中国传媒大学英语系教师吕晓志也是美剧迷,她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就是,200多集的《老友记》看下来,你的听力和口语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里头全都是美国城市中的流行话题,工作、爱情、学业,这些都是对听力和口语最实际的锻炼。”也有人看美剧是为了追逐时尚,寻找谈资,“《绯闻女孩》就像一个时装秀,里头的女主角每次出现,都会穿上全新的时髦服装,这便是很多粉丝乐意在第一时间去追看它的重要原因。”吕晓志如是说。

  “不管初衷怎样,一旦看了,你便会觉得它很棒,想继续看下去,再也放不下了。因为美剧的创作者尊重观众,把观众当成有智商的交流对象。”吕晓志如数家珍地列举了自己的理由:美剧大多是单元剧,一集一个故事,节奏很快,不会拿“口水”充篇幅;它们的细节很考究,在专业知识上抠得很细,看一部医疗剧,你会发现戏里演员的言谈举止、服装造型等都与医生的身份很匹配;它们的题材广泛,类型细分,每种类型都会均衡发展,每个人都能从里面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

  与美剧同行多年的常江一度留学美国,他回忆说,当年到了芝加哥,他没有遭遇过“文化休克”,也没有碰上语言沟通上的障碍,主要是“美剧给我提供了了解美国和西方社会的一扇窗户。”在他看来,外国的、异质的文化产品消费多了,并没把他变成另外一个人,他还是他,只是让他多了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形成了一种多元和宽容的文化观。他认为,这是他追看美剧的最大收获。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