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复制新中国第一枚国徽 将藏入工业博物馆
第一枚国徽复制现场
第一枚国徽铸造者回忆当年情景
新中国的第一枚国徽至今仍高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这枚国徽由沈阳第一机床厂制造。4月17日,曾参与第一枚国徽制造的91岁退休职工吴嘉祜再一次回到了车间,指导工人们按当年工艺重新制造了一枚同等规格的国徽。这枚国徽将于月底正式完工,收藏在即将开馆的中国工业博物馆。
沈阳诞生了新中国的诸多个第一,第一枚国徽直径2.4米,重487公斤,为铝合金材质,1950年国庆庆典前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一直至今,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辉煌。
中国工业博物馆筹建处副主任侯占山说,第一枚国徽是沈阳人的骄傲,有必要重新仿制收录在中国工业博物馆中。
沈阳第一机床厂已经搬迁,新中国第一枚国徽复制现场选择在铁西铸钢件厂。四面漏风的厂房,沙土的地面,简陋的设备,都与1950年第一枚国徽制造现场类似。沈阳已收藏了毛主席亲笔签字的国徽图纸,这个巨大国徽就是按照这份图纸设计并按当年工艺制造的。当天进行的第二道工序,也是最核心工序浇铸环节。
厂房内,巨大的国徽坯子摆放在地面,工人将两个坯子合厢,做着浇铸前的准备。不远处,由铝锭融化的铝水已经彻底熔化,红红的一片,即将浇铸。
虽然年逾九旬,但吴嘉祜老人思维清晰,依然记得当年生产第一枚国徽的场景。那年,吴嘉祜刚刚入党,而业务上也是八级钳工,因而制作第一枚国徽的任务才光荣地落到了他和其他几位工友身上。吴嘉祜当年在25号工艺组,具体负责精加工,也就是将浇铸后的模型进行清理修补整形,使图案呈现立体感。那些天,吴嘉祜激动得睡不着觉,而这一段经历也一直让他引以为豪。以前电视播新闻联播前,都要播放天安门广场画面,而那枚金灿灿的国徽也会被定格。每逢此时,吴老都会早早放下碗筷,等着那一瞬间的到来。此时,也是吴老最幸福的时刻。
据介绍,浇铸环节结束后,将由吴老指导工人进行精加工,之后将是喷漆和贴金。预计月底完成全部工序,这枚复制的天安门城楼国徽将被永久收藏在中国工业博物馆。
本报记者 李明欣 摄影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