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史嵩墓发现一批丝织品 囊括当时流行品类
本报记者 邹洪珊
宁波东钱湖史家,宋时烜赫一时,史浩、史弥远、史嵩之,曾先后担任丞相,史称南宋“一门三相”。
东钱湖石刻群曾记载,史嵩之的墓在距东钱湖30公里的车厩。而在车厩附近的五联村,村民们世代都在相传,山上有个丞相墓。
3月底,宁波市考古队终于在这里,发掘出了史嵩之的墓。史嵩之的棺木和墓志铭已被文保部门收藏(本报3月23日N3版曾报道)。
市民一直好奇,上千年的棺木究竟藏了多少秘密?
昨天,“中国考古网”官方微博给出了最新的回复:史嵩之墓内发现了保存尚好的丝织品。经鉴定,该批丝织品数量大、规格高、种类丰富,囊括了当时流行的所有品类,部分织物在浙江省甚或世界范围内属首次发现。
究竟是真是假? 昨天,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考古微博
墓内部分织物在省内是首次发现
“中国考古网”的官方微博说,在考古发掘中,共清理古墓葬4座,其中两座为清代晚期平民墓葬,另两座分别为南宋右丞相史嵩之及其继室赵氏墓葬。
本报曾报道,当时考古现场曾出现一些盗洞,而在这次发掘中发现,被盗过的赵氏墓葬,除发现少量古钱币和1枚金钗外,墓室空无余物。
相对而言,史嵩之的墓虽有被盗痕迹,但赭红色漆木棺保存较好,长2.37米、宽0.7米、高0.92米,木棺厚10-11厘米。
棺内除了少量的玉器、钱币外,还发现了大量水银。不过,在木棺的盗洞处,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纺织品残骸。经鉴定,该批丝织品数量大、规格高、种类丰富,囊括了当时流行的所有品类,部分织物在浙江省甚或世界范围内是首次发现。
参与考古的工作人员
丝织品碰一下就会坏
昨天,记者设法联系上了一位曾参与考古的工作人员。
“当时发掘的时候,发现一个金饰品,形状像三角形和方形拼接在一起,好像还有一个玉制的文物,样子像两个人像。”工作人员说,棺木发现的时候,纺织品还没有整理,都是些残片。
对于那些号称“世界罕见”的丝织物,工作人员说,有常见的纙,还有绢,都是南宋浙江一带常见的丝织品。他告诉记者,当时还发现了一些不知名的丝织品,目前还在鉴定中。
“不过丝织品的状态很不好,非常脆,好像碰一下,就会坏。”工作人员说,大部分丝织品都粘连一起,预计面积加起来,长约1米,宽约0.5米。
中国丝绸博物馆
丝织品填补全国服装史空白
昨天,记者设法联系上了中国丝绸博物馆负责人。
“南宋纺织品,之前浙江的墓葬没有发现过,这是第一次。”负责人说,木棺内随葬的丝织品填补了浙江省乃至全国南宋服装史的空白,对于南宋浙东经济史、手工业和纺织业技术史具有弥足珍贵的研究价值。
他告诉记者,目前发现的丝织品,已经涵盖了浙江一带的丝织品品种。“可能要把这些丝织品拉过来,不过目前还在讨论。另外,还在商讨,怎么把那些纺织品分解开来。”
为了确保棺内残存纺织品的安全,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多次论证并报省文物局批准,对史嵩之墓内的木棺实施了整体搬迁。
宁波市文保所
史嵩之墓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宁波市文保所有关负责人说,史嵩之夫妇墓,虽然曾被盗过,但从考古的角度讲,非常有价值。
首先这个丞相墓,是宁波考古发掘的官员墓葬中级别最高的,且有明确的历史纪年。该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南宋时期高级官员的墓葬结构形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负责人说,史嵩之夫妇墓,虽然曾被盗过,但各自墓志铭基本完整保存。在史嵩之的墓志铭上,对史嵩之本人生卒年月及生平履历的记载,不仅弥补了史书之不足,也纠正了史书之误,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在这次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圹志,这是放置在墓葬圹顶记载墓主人生平的石刻。他夫人赵氏的圹志,为史嵩之家族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对研究宋代赵氏宗室及明州(庆元)史氏望族、宋代宁波地方史志也有较高文献价值。
另外,墓室内保存尚好的木棺,是宁波首次发现的高级官员的木棺,对于研究南宋时期的木棺形制结构以及丧葬习俗、漆木工艺等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不过,最值得一提的是,还是木棺内随葬的丝织品,填补了浙江省乃至全国南宋服装史的空白,对于南宋浙东经济史、手工业和纺织业技术史具有弥足珍贵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