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主持读书栏目:阅读让人永不孤单 不畏惧死亡
沈星:阅读让我们永不孤单
记者 张星
沈星
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出生于珠海,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在北京电视台主持《魅力前线》,后转入凤凰卫视,先后主持了《美女私房菜》《娱乐大风暴》《音乐中国风》《大剧院零距离》等栏目。从2012年起主持新栏目《大家书斋》。
记者:我说我的一个感觉,你主持《美女私房菜》的时候是一个特别活泼快乐的女孩,看了你主持的几期《大家书斋》之后,觉得你忽然变得深沉了,似乎还有点淡淡的忧郁。你觉得呢?
沈星:我觉得忧郁、深沉,或者活泼、天真,都是一个人身上原本就有的元素,只不过是在什么时候展现出来哪一部分罢了。并不等于说我做《美女私房菜》时就不深沉,或者我做《大家书斋》时就不快乐。
记者:相对而言,《大家书斋》是一档对主持人要求比较高,需要有相当知识储备的节目,对你来说是不是一个挑战?
沈星:做任何一档新节目对主持人都是一个挑战。对我来说,保持一种阅读习惯一定是从很早就开始的。确实需要读很多书,功利性地阅读是不可能的,因为你除了读某一位作家的书之外,还要根据他的读书习惯进行拓展阅读,包括他所读的书,与他相关的作家的书,与他相关领域他所研究的作家的书,等等。
记者:这个范围就更大了。举个例子,比如李银河,你都读过她的哪些书?
沈星:她的社会学题材的研究著作读过一些,但王小波的书我几乎全部都读过,他的书当年刚出版时我就开始读,我读完了他的长篇小说“时代三部曲”和他的文集,正好我在念书和刚工作的时候,那时我用很饱满的热情在阅读。记得那时我们旁边英文系的同学在背单词,说你们中文系的多美,看小说就能过了。我说,我们没有看小说,我们在读作品!(笑)当然,现在读书是需要有针对性的,还是要针对一些嘉宾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记者:《大家书斋》这个节目是怎样做起来的?是台里找你来主持的吗?
沈星:是我自己想做。就像喜欢做饭便有了《美女私房菜》一样,凤凰卫视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平台,我在心里一直对它充满了感激,因为你想做什么,它就给你去尝试的机会。《大家书斋》这个节目更多的是在聆听我们身边的,我们所熟悉或不熟悉的一些喜欢读书的人的故事,他们读的书,他们喜欢跟别人一起来分享或者是推荐他们所正在读的书。我觉得这个节目是一个能够让你丰富起来,让你的内心更加充实,同时也更加沉静的节目。
记者:凤凰卫视已有梁文道主持的读书节目《开卷8分钟》,你主持的《大家书斋》与其有什么不同?
沈星:这两档节目从形态上完全不同,梁文道更多是以他丰富的阅读储备和他犀利的眼光来推荐图书,是很具个性的一档节目。我们这档节目,不管说书还是说人,都是在建议大家能够尽可能深地去阅读作家,阅读内心。一开始定位面对的是普通读者,可能各自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量都不同,但都对阅读充满好奇。我觉得一个人的好奇心始终都要保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记者:你觉得保持阅读习惯会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沈星:我觉得阅读是生活中必须保有的一种习惯,烹饪反而不是一个人必须掌握的技巧。烹饪这件事情,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人兴趣,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阅读就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了,阅读能让你的心灵充实,不畏惧死亡,也不害怕黑暗。它会让你感到很充实。会让你淡定,很独立。如果能够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它会让你的心灵很柔软很敏感,能随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
记者:就纸质书阅读与当今大量涌现的电子阅读,你认为哪种更好呢?
沈星:无论哪种阅读,首先阅读就是好的。但是我还是会喜欢纸质书。我们节目的对象定位在喜爱阅读和尊重文字的人群。
记者:能看出《大家书斋》做得很用心,除了在嘉宾的书房中交谈,还会随名家到一些名人故居和博物馆去访问。
沈星:我们和每个嘉宾都会花三四天的时间进行沟通,做谭盾那期,是去年的12月底,我们是到上海去了三天,我们跟谭盾一起去朱家角解读他的建筑音乐,在水乐堂里,演员们踏水而歌,水溅湿了大家,我相信大家的衣服上都结了冰碴儿,但已经完全被节目所吸引,感觉不到寒冷了……
记者:在你访问过的这些文化名人之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
沈星:每一个,印象都挺深的。因为我是非常近距离地与他们接触,深入、全面地了解,到他的家里听他讲很多内容,当然我们不能全都在节目中呈现,但是你要跟他们聊天聊很多心情和故事,很宝贵,所以你就会常常心怀感激。在这样一个崇尚商业的时代,有这样一个平台,给所有的读者和观众拿出一个专门的时间去关注阅读,非常难得!给我印象很深的是现代文学馆,还有鲁迅纪念馆。走进这些老宅,就会有一种穿越感,那种气场,你仿佛能看到当年的那种情景。比如在鲁迅故居,会觉得他还在那儿,他的精神在那儿。你就会不由得肃然起敬,仿佛能听到他的声音……我以为,读书人的书房是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访问嘉宾的时候,我有机会看到一些非常珍贵的手稿和读书笔记,看着那些笔迹,真的好珍贵!
记者:都是你亲自与嘉宾联络吗?
沈星:团队的合作吧。当然,沟通是无可替代的,必须面对面。很多嘉宾不一定能看到我们的电视,但是他们都上网。包括94岁的方成老人,每天都上网。
记者:节目名为《大家书斋》是定义为大人物的大家,还是所有人的大家?
沈星:两种意思都有,既是大家也是百姓。前提是所有热爱文字和阅读的人,所有有好奇心的人。
记者:这个节目是怎样定出来的?
沈星:我曾经代班做过《开卷8分钟》,又是偶然,这5集节目被余秋雨老师看到,于是他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同时,在我们开办了更多的台之后,今年正好有一套关于文化类的节目,正好需要一个关于读书的栏目。读书栏目是我一直想做的,碰到合适的机会,我就把这个想法和台里提出来。去年10月底我做了一份方案,于是就有了我现在的这档新栏目。
记者:余秋雨在为你的书《两生花》中所作的序中认为,在你的文字中有文学的元素,他说:“一个年轻人,可以用无数文字让别人了解你、喜欢你、欣赏你,但是能够在心灵深处与人沟通,让别人在人性的意义上与你相融的,唯有文学。文学,正是让天下人心心相印的事业。”以你的文学修养和阅读积累,你做这档节目很适合。
沈星:我不敢说修养和积累,但是如果我没有这样一个喜欢阅读的习惯的话,也不敢接手做这样一档节目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愿意有机会聆听这些文化大家对于阅读的见解,我有机会与他们面对面,也是很宝贵的。
记者:从你的阅读经历来说,哪些书对你影响比较大?
沈星:是一批一批的,最开始的时候都会去看一些俄罗斯文学和那些传统的经典名著,比如《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红与黑》《罪与罚》《死魂灵》《双城记》等,同时也会读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当代的一些作家的作品。还有文学批评方面的著作,要有一个阅读的观点。
记者:那你现在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在读书?
沈星:只要有时间就在读。周播的节目制作周期也很短,一个嘉宾要花三四天的时间来沟通交流,我明天早上7点就要飞回香港。还在继续做《美女私房菜》的节目,一个菜的节目看起来就十几分钟,但我们需要录三四个小时,要不断地重新打包,机器变换,角度变换。我们常常在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过海关,那时候海关几乎没有人,只有集装箱在路上。
记者:有观众看了你主持的《大家书斋》之后觉得很惊讶,没想到会做菜的美女也很懂读书,与那些文化名家对话时大方得体、温文尔雅,真是“下得厨房,上得厅堂”啊!
沈星:我觉得厨房和厅堂一定不是在一处。厨房和书房一定是有一步之遥,但一定是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你要在这两者之间不停地游走,我觉得,饭菜香和书香都是人生的需要,缺一不可。我们在访谈中,李银河老师告诉我,她和王小波曾经讨论过生命的意义,生命到底为了什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王小波说是爱。生命可能很短,或者本身是没有太多意义的,但是爱很美,能把生命填满。当你能面对面地听到他们说这些,感受到这些的时候,那种感受,电视也许能传递出50%,但自己能获得100%。之后几天的时间里心情都难以平复。那种启迪,能把自己的内心填满,像沙子和水一样在填满,在渗透。你没有办法说你获得了什么,但你会从此不同。
记者:毫无疑问,你是一个观众都喜欢的美女,通常漂亮的女人会被人觉得是个缺乏思想的花瓶,你怎么看?
沈星: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其实花瓶这个词与碗、杯子、烛台或者沙发都是一个物品的名称,无所谓好坏。这件事情对我来说,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说到美丽,其实你只要留意一下,身边有许多女孩都是很美丽的,修长的腿,长长的头发和明亮的眼睛,我也会欣赏这样的美。
记者:看你的微博,发现你对新事物还特别具有好奇心?
沈星:去年年底的一个寒夜,我赶去远郊的中国油画馆,那是个小型讲座。短短两个小时的问答仍意犹未尽。我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求知欲、审美力、好奇心……祝我们永远都不要失去。虽然离开校园很多年,但时至今日,面对那些我内心深深崇敬的采访对象,登上华丽的舞台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时,我的内心依然沉静,永远有着做学生的心态。写书的时候,当我用文字梳理过去那些年在电视圈里的流浪,我发现,原来我曾经做过那么多类型的节目,当过记者,干过专题编导,做过新闻主播,体育的、时尚的、娱乐的、文化的、访谈的,这几年还无心插柳地在电视上教人做菜。居然每个节目还都给我做得风生水起。想到这些,我的嘴边便会浮现一个微笑……
印象:一片冰心伴书香
“书香、妙笔、美文,超越时空的赏味,走进文化名家的私人书房,倾谈读书乐趣,品味思想醇香。也许你会重新或者继续开始阅读。” 从2012年开始,凤凰卫视一档新的节目《大家书斋》与观众见面了,这是主持人沈星在节目开始时对你说的一段话。
在《大家书斋》这个节目里,我们会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沈星,会发现那个在厨房里穿着漂亮时装教我们烹饪美食的俏皮美女,一转身变成了一个身着淡雅素衣、庄重沉静的学生妹。她与作家刘震云、舒乙,剧作家刘恒、学者止庵、音乐家谭盾、画家方成、社会学家李银河等一系列著名文化人谈论阅读与写作、阅读与人生,为观众打开一扇通往大家书斋的门,带领我们与文字结缘,感受阅读之美。
4月20日,我专程到北京采访了沈星。在这样一个春雨霏霏的傍晚,和她面对面坐在柔和的灯光下,听她轻言细语地回答我的提问。伴着窗外的阵阵春雷,心中也涌起一波波激情的溪流。沈星,这个从《美女私房菜》的厨房里走出来的美丽女子,换上一身素淡的春装,优雅地与我们谈着人生与阅读,在她北京住所不算宽敞的客厅里,书柜占据了相当的地盘,虽然算不上精致,但那从房顶到地面的书柜里,排列有序的图书像一串串心灵的印记,无声地延伸着她话语之外的人生故事……
从小生长在珠海的沈星,天生一副美人胚子,在当语文老师的母亲的熏陶下,也从小爱上了阅读与写作。那时候她最大的理想是像母亲一样也当一名语文老师。以至于高考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并成为一名标准的文艺女青年。至于做饭,她还算得上有“童子功”呢!高中的假期里,她闹着要和同学一起去外面打暑期工,父亲说那你不如就在家里打工吧,并且给出高于外面的“工资”。于是,沈星就开始在家里摆开了锅碗瓢勺、油盐酱醋的“战场”,练出了手艺,也爱上了烹饪,甚至还把手艺带到了大学寝室……
一直以为,漂亮的女孩子会因为漂亮的外表而很难注重内心的审视与滋养,没有想到,被誉为“凤凰卫视第一美女主播”的沈星还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小书虫,《大家书斋》这个节目就是她自己主动争取来的。她说:“心里悄悄埋着个愿望,一直默默努力 ,终于实现了,好高兴!《大家书斋》这个节目让我觉得真的有梦想成真这回事啊!”
采访这天,沈星刚刚从北京市郊大兴区李银河老师家拍摄节目回来,原以为突然而降的雨水会给她拍节目造成困扰,不料她却兴奋地给我描述起雨中的感受——从大兴回来的路上,我的眼睛一眨都不眨地一直看着窗外,这两天就应该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了吧,雨中到处都是那么嫩的新绿,不同层次的绿,原来北京的春天这么好,万物生长又是多么的美!所有的树都是一簇一簇紧紧地蓬勃向上,如同刚刚买回来的玫瑰花束,还没有解开捆扎它的绳子时,所有的花瓣都保持着紧密向上的姿态。李银河老师家有两棵丁香树开花了,星星般闪烁的小紫花,香气袭人,站在那里嗅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瞬间像梦一样!今天早上我们去拍李银河老师家的院子,她住的小区里有一片林子,种的是樱花和海棠,我和她站在树下,有一阵子我们什么都没说,只是静静地站着。然后,李银河老师抬起头看着我,“有时候啊,这爱情也像樱花似的,瞬间花满枝头,那么美。虽然短暂,但是心里也会对自己说,值了!”话毕,她垂下头轻轻叹了口气。我站在她身边,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树林里一阵风吹来,树枝摇曳,落英缤纷,花瓣像白蝴蝶一样纷纷飘落,一地淡粉……我就站在那里屏住呼吸,享受这样一种如诗如幻的时刻。这样的场景就如同人生一样,无法设计,偶然与之相遇,又让你感到生命的无比美好!
沈星在向我描述这一切的时候,整个人也是陶醉的,长长的睫毛下,深潭似的大眼睛忽闪着孩童般兴奋的神采,仿佛仍然沉浸在那场充满诗意的花瓣雨中。听了这样的描述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余秋雨在为沈星的随笔集《两生花》所作序言中,称赞她的文字颇具有文学的元素了。
真的,这是一个我们在电视屏幕中所看不到的沈星,即使是在主持《美女私房菜》节目时,她也能把煎鸡蛋描绘得颇有诗意——往很热、很热的油锅里倒进打好的鸡蛋液,它会像一朵花一样一下子盛开,它边上起的那一圈圈泡泡像蕾丝花边一样,你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你等了很久,结果看到一滴水或者是一滴墨汁,滴到一个盆子里四下漾开时,那种虽平淡,却充斥着整个心房的喜悦,我能够从那个瞬间感觉到幸福、满足和一种自我价值体现的成就感。
如今,与她聊起读书,她认真地说,对于任何一个热爱文字、喜欢阅读的人来说,能够近距离地接近这些文化大家,聆听他们关于读书和写作的心得,都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我也不例外,所以我有幸能够担任《大家书斋》这个节目的主持工作。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有关节目的哪怕是非常琐碎的事情,都会是让人兴奋的,让人时时刻刻觉得,我是浸渍在喜悦当中的。
聊着聊着,夜渐渐深了,忙碌了一天的沈星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她说她一会儿准备给自己和节目组的同伴做西红柿鸡蛋面,还要炒香椿,因为这天正好是谷雨节气。做了7年烹饪节目的沈星显然已经是一个实打实的烹饪高手了。我打趣地说,你才真正是传统里“下得厨房,上得厅堂”的理想女性呢!她冲我笑了笑,那美丽的笑靥很像春天里一朵含苞欲放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