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岛礁名里的历史文化:礼乐滩仁爱礁等
明茅元仪《武备志》所载《郑和航海图》,图中“石塘”即南沙群岛
郑和下西洋图
□崔世雄
南沙岛、礁、沙、滩到底有多少个?我们慢慢吞吞的祖先和匆匆忙忙的外来强盗都没有搞清楚,只有我国近年的科学勘查,才明明白白地列出了一份清单:共558个。
高潮水位时露出水面的岛、洲、礁36个,被植被覆盖的12个,按大小排起队来:太平岛、中业岛、西月岛、南威岛、北子岛、南子岛、敦谦沙洲、南钥岛、鸿庥岛、马欢岛、景宏岛、安波沙洲。太平岛个头最大,0.43平方公里;鸿庥岛算是高个子,6.2米。
渔民给南沙岛礁起的“乳名”
最先给南沙岛礁取名的,是我国的渔民。史书记载,西汉以来,我南海渔民便在南沙诸岛海域捕鱼、拾贝、捉龟,十二大岛、洲上,至今还留有神庙、瓦灶、土坟等遗址。
在茫茫大海之中,渔民要定位、取向,岛礁是惟一的参照物。于是,这些岛礁的名称,便在他们口头的或简略的文字中约定俗成了。据现有资料统计,渔民给取了乳名的南沙岛礁共有85个。
郑和群礁中的安达礁,白沙覆盖,在阳光下银光闪闪,被冠上一个漂亮的名字:“银饼”、“银锅”。
尹庆群礁中的西礁,看起来像一个大酒糟鼻子,干脆就叫做“大弄鼻”,离它不远的中礁小一点,成了“弄鼻仔”。九章群礁,像九只搁在海浪里的酒杯,渔民就叫它“九杯”,这“杯”字,从海南渔民嘴里叫出来,发出“章”的音。
1921年苏德柳收集整理的渔民祖辈流传下来的《水路簿》,标示从南威岛至日积礁的航向、航时是:“自岛仔屿(南威岛)去乙辛用乙辛,二更收。”可谓简洁明了。
双子群岛中的北子、南子岛,岛上树木参天,花草丛生,海鸟蛋遍地,当年的渔民登岛一望,连声赞道“好也!”用海南琼海话喊出来,就是“奈罗!”众口相传,双子分别就叫做:“奈罗上峙”“奈罗下峙”。
渔民到了无乜礁,只见礁石上海水是棕色,礁上不见一贝一参,水中无一鱼一虾,数网下去,无一所获,只得垂头丧气而归,同伴相问,答曰:“无乜!”海南土话意思是什么也没有。这礁也就被伤心地称之为“无乜礁。”
中国政府给南沙岛礁起的官名
三国时代,吴国官员万震著《南州异物志》、特使康泰著《扶南传》中,把南海叫做“涨海”,把南沙岛礁叫做“磁石”“盘石”,可算作最早的官名。
唐宋以来,南沙一直被官方称为“石塘”,大大小小的岛、礁、洲、沙、滩的官名,也逐渐被确定下来。九章群礁最西端的“鬼喊礁”,在明代大学士顾玠所著的《海槎余录》中,叫做“鬼哭滩”。
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途中十多次经南沙群岛,以皇帝钦差的权威,把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似把一顶顶官帽授戴在这些岛礁的头上,如“英武岛”(中业岛)、“沙弥礁”(渚碧礁)等。此后,南沙平平安安地度过了300年。
突然有一天,外国强盗闯进来。1707年,英国轮船“密克勒斯费”号航经南沙,大惊小怪地称他们发现了南沙,以其船名谬称南沙为“密克勒斯费滩”。从此,南沙不太平。
1835年,美国“戴维德斯科特”号测量船窜入南沙;1833年,德国军舰溜进南沙测量;1917年,日本人潜至南沙探险调查;1930年法国“阿斯特罗拉勃”号等军舰入侵并强占南沙岛礁。
凭什么我们祖祖辈辈叫了上千年的黄屿岛(现太平岛)被法国人改名为“伊都阿巴岛”,英武岛(现中业岛)被日本人改名为“帝都岛”?南沙不答应,全中国不答应。
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公告了《南海诸岛地名》95个。这份公告显示了我国对南沙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以中文将南沙岛礁名称昭示天下。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随后中国政府收回南沙。
194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内政部发布通告,公布东、西、中、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名称,其中南沙岛礁名称99个,沿用了历来中国官方确定的名称,吸收了渔民流传的名称。
1983年4月24日,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了南海诸岛标准名称,这个最具权威的标名,对1947年公布的名称,只有一个作了改动,将柏礁西南原名“立威岛”的单柱石,改为现名,同时,对未曾冠名的岛礁,给予了标准定名。
岛礁名称里古老的历史文化
我曾站在锚泊在杨信沙洲西南的测量母船甲板上,翻看中国地名委员会1983年颁布的南沙群岛标准地名的书。南沙岛礁有各式各样的名字,却只有同一个坐标:中国南海。把它们稍作分类,就可以看到这血脉相连的神经元。
以岛礁的形状、颜色、音响而命名,数量最多。三面高一面低,扁平的马蹄形,像海南人顺风扬物的簸箕,就叫了“簸箕礁”;一道礁迹,在海面上划出一个半圆的弧,像套在牛脖子上的轭头,就叫“牛轭礁”;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奇声怪音,人间哪见几回有,就叫做“鬼喊礁”。
当西方人还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时候,中国人已手持指南针在大海航行了。中国地名出现“湖南、湖北”,“山东、山西”的同时,南沙岛礁中的“东礁、西礁”,“北子岛、南子岛”也出现了。这类岛礁,为数不少。
南沙群岛的历史上,记载着许许多多千古永垂的人和事,岛礁名也记住了他们。公元三世纪,三国时的吴国特使康泰出使现柬埔寨扶南国,记录了往返途经的南沙群岛,现在留下“康泰滩”。
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随行副使王景宏、随员费信、翻译官马欢,历史没有忘记他们,南海上永远镶嵌着郑和群礁、景宏岛、费信岛、马欢岛。清末时期粤总督张人骏派水师提督李准率舰巡视南海,有“人骏滩”“李准滩”作证。
1946年,太平舰、中业舰奉命接管南沙,令第一第二大岛太平岛、中业岛声名永驻,中业舰长李敦谦、副长杨鸿庥代表全舰200多名官兵留名“敦谦沙滩”“鸿庥岛”。
对中华民族的杰出历史人物,中国人是永不忘怀的。南沙万顷波涛也标记上了“屈原礁”“道明群礁”“阳明礁”“东坡礁”“孔明礁”“杨信沙洲”。
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伦理情感,不仅写在书本上,也写到了南沙的岛礁上。“礼乐滩”、“泛爱暗沙”、“和平暗沙”、“忠孝滩”、“仁爱礁”、“信义礁”、“普宁暗沙”、“盟谊暗沙”、“欢乐暗沙”。叫一声,都会使心灵受到一次洗礼!
(崔世雄,原海军某部副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