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上市融资是出版企业发展的好方式
上市融资是出版企业发展的好方式——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实践证明,把文化企业,特别是出版业、报业、发行业推向股市是发展的好方式。上市也是安全的融资方式。因为股民和投资者会通过股市这一中介,关注其收益和回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日前就推进企业上市、打造出版传媒“航母”、鼓励民营书企发展等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我国已有49家出版传媒类上市企业,上市对于企业有什么好处?
柳斌杰:出版传媒企业上市有几个好处:一是解决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的问题,因为公司上市之前都要经证监会严格审核。二是从股市中募集了大量社会资金,成为发展的重要资本。三是突破了单一国有制问题,上市公司是多元化资本,全社会都有权监督。所以,上市对出版业产生了很大推动。目前发展较快的出版传媒企业,基本上都借助股市做大做强。
记者:对于《知音》上市计划引发的议论,您如何看待?
柳斌杰:我觉得是非常好的现象。把文化企业推向股市,就必须经过公众监督。《知音》还没有上市,在证券公司讨论过程中公众就提出了意见,这就体现了公众对上市公司的监督。这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文化企业上市要注意企业品位,绝不能把生产文化垃圾的企业推到股市上去,这对公众是不负责任的。
我们主张,《知音》也要从公众批评中吸取正确意见,在通俗化过程中注意文化品位,不能把通俗化当做低俗。同时公众对文化也要区别对待。当前阅读已经是分众化和个性化的,需要各种各样的刊物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求。公众要正确看待通俗文化,要有一定容忍度。我也希望《知音》通过上市,不但将企业做大做强,在内容上也要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记者:您提出打造5至10艘出版传媒“航母”,有没有时间表?
柳斌杰:有时间表。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已经完成,目前我们正着手重点推动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培育一批国家级“航母”,同时与地方出版集团配套,形成与世界竞争的新闻出版产业阵容。到“十二五”末完成“航母”的编队出海,参与世界文化竞争。
记者:哪几个出版传媒集团有望加入这个舰队?
柳斌杰:目前以整合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为主,组建四个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一是中国出版传媒集团,以社会科学、学术出版为主业;二是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以教育、教材、教辅出版为主业;三是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以科研、科普、科技类出版为主业;四是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以外文出版为主业。
这四个集团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目前分两步推进。第一步,把核心企业变成股份公司,上市融资,这一步正在进行;第二步,其他已经转企改制的出版社,通过各种方式充实到四大集团中,组成国家级四大主力舰队,产业规模可达1500亿元,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走完这一步。
记者:地方出版传媒集团是否也能够参与?
柳斌杰:可以。近年来,地方出版传媒集团通过上市融资扩大实力,已经在做大做强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比如,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江西出版集团、安徽时代出版传媒集团等,目前总资产和营收都已达到100亿元至300亿元规模。同时,众多地方出版集团、发行集团自愿进行联合重组,形成规模较大的出版企业,也将成为国家队的重要后备资源。
记者:您提出以强有力的政策鼓励出版传媒企业进行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具体有哪些鼓励政策?
柳斌杰:鼓励政策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国家税收减免政策。例如,转企改制后的出版传媒企业可免交所得税,该政策将持续到2016年。二是国家产业支持政策。国家文化产业资金和政府的各项资金重点向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传媒企业倾斜,这方面支持力度很大。“十二五”期间,国家就将投入90多亿元资金。三是政府公共行政资源的支持政策。四是在土地、国有资产转变成股份等资产层面的政策支持。
记者:在全国近36万家新闻出版单位中民营企业占总数90%以上,目前对民营书企业有何扶持?
柳斌杰:数量上,民营企业占比相当大,但从市场权重看并不是很重,大型书城、大型发行网络还是国有的。关于鼓励民营书业发展的政策,一是对民营书店要给予补助,使民营书店享受和国有书店一样的减税、免税政策。二是在出版环节,除了支持民营书业参与策划、组稿等环节外,还将鼓励大型出版集团同民营工作室联合。要建立民营出版工作室园区,在保证出版质量把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情况下,让其参与出版环节工作。三是国家提供产业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到国际市场发展。
记者:还有哪些出版企业将上市?
柳斌杰:我们正在重点推动刚才讲到的四大集团里的股份公司上市,这已经列入中央计划。此外,还有一批地方报业、出版集团也在排队上市,我们都是支持的。(记者 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