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上的中国》背后:摄制组大海捞针找美食

2012年05月23日 10:49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 徐洁

  谁都不曾料想到,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7集纪录片,会在短时间内引爆“吃货”们的胃口。昨晚,《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一套播出了最后一集。

  这部纪录片在端上视觉饕餮盛宴的同时,更记录了中国千年沉淀下来的饮食文化,以及一菜一羹背后的人情温暖。很多“吃货”表示,好想边看这部纪录片边在手边备份美食,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回味主题后,还是一碗温暖的“心灵鸡汤”。

  一部纪录片为什么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寻找美食的背后又有哪些动人故事呢?昨天,记者采访了该片的主创人员。

  央视黄金档变脸了 美食纪录片成功挤掉电视剧

  提及《舌尖上的中国》的诞生,总导演陈晓卿感叹赶上了好的时候。“去年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成立,需要各种类型的纪录片,我就报了这个选题。”陈晓卿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了20多年,以往拍纪录片,选题更多是领导派下来的,这是他第一次自己上报选题,而且通过了。

  当古装穿越、宫斗、婆媳等电视剧大行其道之时,“人淡如菊”的纪录片大多时候都与“热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的确,无论从播出时间,还是纪录片本身的定位看,《舌尖上的中国》都不具备成为热播片的潜质。

  但是,从14日起,每到晚上22点30分,“舌尖上的中国”这五个字,正成为微博上最热闹的词汇。

  央视一套的这个时间段,本来是播电视剧的,影视公司都以剧集能上“央视黄金档”为傲。但上个月起,这个时间段突然改播纪录片了。

  《魅力纪录》栏目首播的前两部都是高价引进的“进口片”,《舌尖上的中国》是第一部“国产片”。更让陈晓卿得意的是,该片参展正在举办的第65届戛纳电影节,非常受欢迎,组委会主席南尼·莫莱蒂还特意点名观看了片花。

  总导演是个资深吃货 他比杭州人更早发现江南驿

  陈晓卿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纪录片导演,1991年就开始拍摄纪录片的他,凭借代表作《龙脊》一举成名,并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电视节的奖项;另一个是美食专栏作家,最爱品尝和研究美食。当纪录片和美食这两个他最热爱的事业碰撞在一起,火花飞溅。

  张爱玲曾经用白玫瑰和红玫瑰,形容男人在面对不同类型女人时的纠结。而作为吃货的陈晓卿,把更多的犹豫奉献给了食物的选择——“比如,白菜苔好,还是红菜苔好?”

  陈晓卿的吃货功力,身为好友的浙江卫视纪录片高级编辑夏燕平领教过好多回。他在北京为吃犯愁的时候,只要给陈晓卿发一条短信,对方会不厌其烦发来十几条推荐,而且他的“活地图”辐射全国。

  但陈晓卿从来不推荐饭店里的美食,大多是路边摊和民间私房菜,“他最早发现江南驿的时候,杭州人都还不知道。”夏燕平说。

  于是,找寻质朴、安然的中国原味的态度,贯穿到《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人热爱美食,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大味必淡,往往在最边远闭塞的厨房里,你能尝到最好的人间味道。”陈晓卿说。

  “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这是陈晓卿对《舌尖上的中国》最初也是最终的定位。

  事实上,仅从这部纪录片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上,就可以看出这种诚意:“从接到任务到播出,是13个月,全国拍摄地点近70个,前期调研员3人、导演8人、摄影师15人、剪辑师3人。”

  摄制组“大海捞美食” 让人入口入脑入心不容易

  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最终,《舌尖上的中国》通过7个切面,讲述食物与人的故事,一个故事一段人生。

  但寻找关于食物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摄制组最头疼的事情。编导之一的张铭欢把这个过程形容成“大海捞针”。

  《时间的味道》一集中,原计划要去香港大澳岛拍摄咸鱼腌制,但到了岛上,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初定的那个人,只能重新找人。几经周折,张铭欢通过当地最受欢迎的虾酱牌子找到了岛上的一个偏僻小作坊,作坊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说啥,我都没听懂,但我看作坊的墙上挂着好多照片,看着照片,老奶奶忽然哭了。原来,照片上的人是她故去的老伴,他俩做了一辈子的虾酱,但先生先走了。”

  “这部片子的成功在于在传播美味的同时,加入了更多人情味,并且告诉大家关于美食的所以然。”美食作家赵珩如此总结《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之道。

  纪录片从业人员也从中获得启示:即便蕴含“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有观众说,看完纪录片感触最深的是“食品安全危机下对食物返璞归真的要求”。夏燕平感叹:“这部片子,能让人入口、入脑、入心,是我们今后拍纪录片的方向。”

  吃货们放心:

  还有续集

  昨天,最后一集《舌尖上的中国》——《我们的田野》完成一个回归:从餐桌回归大地,将视线投向生产出各种美食原材的广袤田野,探究美食的来源,如糯米、海胆、河蟹、芋头、青稞是如何被人类以各种方式培育出来的。在呈现中国美食多样性、地域差异性和农业多样性的样貌同时,也讲述了中国人为了食物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

  虽然网友每天都在喊 “馋死人了”、“深夜看这个就是自虐”,但全片临近收尾,一周来参与了集体“自虐”的吃货们,在唇齿留香之余,还是大呼不过瘾,“泪水与口水齐流,意犹未尽啊。”

  让吃货们安心的是,总导演陈晓卿已表态,这只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第一季,之后还会有第二季、第三季,“我自己也觉得不该就这么结束了。中国地大物博,美食又何止这短短7集所能涵盖的,我们一定会拍续集,不过,现在还没开始拍呢。”陈晓卿说。无论如何,吃货们可以存个念想了。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