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民26年孤独守护面临失传千年木板年画
中新网太原5月23日电 题:山西农民26年孤独守护面临失传千年木板年画
作者 吕玮
“都一千多年了,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在我们手里消失。”年近百半的郭全生忙活着,手指上沾满五色油彩,妻子刘月琴在旁边打下手。夫妻俩正忙于制作的便是从中国北宋朝便已流传、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山西新绛木板年画”。
早在汉代,中国民众在门上画门画便已成风俗,含有“御凶”的意思。特别是在旧时农历新年,传说贴上一对门神,可以祈求平安吉祥,同时,也有装饰门板的作用。
记者22日探访了这位民间艺人,山西新绛木板年画厚重的色彩、悠远的历史让人仿佛置身于喜庆的过年气氛中一样。
郭全生出生在山西新绛一个叫中社的村子里。儿时丧父,擅长手工绘画的他拜当地老木匠为师,为当地人打制家具。1986年的偶然机会,郭全生看到主家墙上随意贴着的几张皱巴巴、却充满剪纸线条美感的画,久久不舍离开。其中一幅叫“麒麟送子”,一幅叫“三星高照”。
“土里土气的,但就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我喜欢那种感觉。”得知这是木板年画后,他萌生了搜集年画、将其中的精品雕刻在家具上的想法。
新绛木板年画历史悠久,发端于北宋年间,最早见于宋守真刊印的海内孤本《佛说北斗七星经》的雕版插图,比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中的杨柳青、朱仙镇、桃花坞年画问世均早,到明代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流派,鼎盛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
木板年画所表达内容涉及古代故事、神话传说、民众生活的场景、自然风光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集市上,常会有小贩买木板年画,郭全生的家乡也不例外。截至目前,他已经积攒原始木板年画几百种,单“灶神”就有几十个版本。
慢慢地,除了搜集年画,郭全生开始寻找诞生画的雕刻模板,挖掘木板年画背后的“秘密”。探寻的过程,让郭全生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新绛木板年画面临失传。
随着现代印刷业的兴盛,大量的机器复制画涌入市场,再加上散落在民间的年画古板被卖到国外,曾经的家族画店、作坊、纸局都荡然无存,代表农耕文明的纯手工的年画正迅速消亡。由于年画市场不景气,老字号改弦易辙,老艺人纷纷离世。
几年前,郭全生听闻一个名为“景记”的老作坊,保留了一套《24孝》板。但他奔向目的地后才得知,其已被古董贩子收走了。说到此时,他一声叹息。“哪怕是倾家荡产,我也要把这些东西收集回来,传给下一代。”
郭全生还不顾家人劝阻,放弃木工手艺,走上了木板年画的传承之路。“当地木板年画技艺的传承,从来都是家族式的上下流传,我是个另类。”
他遍访曾经的老字号、老艺人,在搜集原始刻板的同时,开始学习雕刻,研习雕琢的每一刀、刻画的每一条墨线。“人家都不愿意教,只传授一些皮毛,要是涉及到精要的东西,都支支吾吾的,只能自己慢慢摸索。”
二十几年下来,郭全生从业余练就成行家,成为当地仅剩的能熟练操作新绛木版年画的刻、印、裱等程序的人之一。郭全生介绍,目前,他已将所有技术教给了妻子、两个儿子。
“我希望孩子们能帮我世世代代传下去,别断了香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