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艺术收藏渐成气候 衍生品市场陷“困局”

2012年05月29日 14:35 来源:楚天都市报 参与互动(0)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伍迪

  近年来,武汉每月都会有一两场古玩、书画交易会或拍卖会,从会场的爆棚人气可看出,武汉的艺术收藏市场日益火爆。但记者在跟踪采访时发现,与火爆的艺术收藏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文物、艺术品有关的文化艺术衍生品市场在武汉分外冷清。无论在博物馆、美术馆,还是在昙华林这类艺术聚集地,衍生品的种类都“少得可怜”,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从初始就陷入了困局。

  困惑:艺术变成生活品——太罕见

  意大利的卡波迪蒙蒂博物馆在省博物馆举办的一场《重返巴洛克——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绘画展》,给省博带来了震撼。展览同时,卡波迪蒙蒂博物馆带来了相关的艺术衍生品,包括展出油画的卡片版,印有画作的背包、杯子等。短短两个月展出时间,这些从文物衍生而来的生活用品,销售额达90多万元人民币。

  “省博一年卖出的衍生品,也达不到这个金额。”该馆市场部主任马业平告诉记者,自免费开放后,该馆年均参观人数约130万人,但在此消费者不到3万人。虽然省博也出售文物衍生品,例如曾侯乙编钟、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的缩小件,印有文物图案的钥匙扣等,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观众在博物馆参观,由于时间有限,多数人只能走马观花,很难记住文物的造型、纹饰,可把文物衍生品买回家,文物的魅力也随之进入生活。马业平认为,这是文物衍生品最重要的作用。

  记者在省博物馆、湖北美术馆、武汉博物馆、武汉美术馆见到的情况大都如此,展厅里参观者众多,但艺术衍生品销售区非常冷清,销售区里出售的也多是画册、文物复制缩小件等衍生品。而在文艺青年聚居地昙华林,卖的创意产品也多为在国内其它地方都能买到的物件,很难找到与湖北的文物、艺术品有关的产品。湖北美术馆党委书记李和清告诉记者,该馆准备进行衍生品的开发,因为它能让艺术的魅力持久发挥。

  困难:艺术衍生品打入市场——有距离

  在成都、上海等地,记者都曾见到种类丰富的艺术衍生品,例如将画家岳敏君标志性的大笑脸印在T恤、马克杯上(如图),将画家周春芽所绘的绿狗和桃花印在台灯、钢笔上。将动辄几百万的艺术品变成“平价生活品”,难道武汉观众没这一需求?

  记者就此在昙华林随机采访了几位参观者。在上海读书的陈同学说,原本看了网上的介绍,对于昙华林很向往,但去过之后觉得失望:地方太小而且零散,不成系统,也没有太多有特色的商品和店面。作为新兴的艺术区,总显得有些寂寞、寥落和随意。

  市民屈女士说,将文化周边衍生产品做出奇迹的日本,更在这方面令人叹服。她此前去北海道、冲绳旅行时,当地的商店街上多见各种卡通形象的折纸,木雕,托盘,手绢等,造型美观多变,不仅可作为旅游纪念品,也很值得收藏。

  从《重返巴洛克——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绘画展》的销售额,似乎不难判断武汉市民对文物艺术衍生产品的需求不小,为何没有设计公司开发这一金矿?

  记者采访武汉一家文化产品创意中心,该公司负责人杨坤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文化商品,多为适合企业馈赠的礼品,定位较高端,对于记者所说的这一市场,他们虽考虑过,但一直不太确定武汉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衍生品,不敢贸然投资生产。

  另一大困惑是“创意”,马业平说,大多数设计公司目前还停留在将文物的纹饰直接搬到生活品上这一阶段,对于这一新兴行业,应积极开设艺术管理、艺术市场分析、衍生品设计开发等相关专业,培养具有艺术素质和艺术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省博物馆去年曾与本报联合举行“能带回家的‘文物’设计大赛”。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