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成筹款为红军做统一军装 毛泽东赞漂亮威武
杨志成将军1903年11月30日出生于贵州省三穗县一个侗族家庭,在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中是仅有的几位少数民族上将之一,同时又是仅有的几位参加过南昌起义的上将之一。杨至成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和重要领导人,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大部分时间从事军事后勤领导工作。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对杨至成抓后勤工作的突出成绩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曾当面对杨至成说:“我们国家底子薄,还要建设。你是老后勤,搞建设,你是行家,你要在这方面多想点办法,出点点子。”
及时运来“载入史册的炮弹”
1928年7月,杨至成在参加井冈山保卫战的七溪岭战斗中不幸负伤,被留在井冈山任二十八团留守处主任,负责后勤保障和前后联络工作。当时,由于湖南省委的错误指示,使朱德、毛泽东被迫率红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向湘南发展,而留守在井冈山的只有二十八团的两个连和一部分地方武装。
敌人嗅觉也真灵敏。他们知道山上伤病员多、留守机关多、防守兵力少的情况后,认为这是踏平井冈山这块赤色土地、以报第一次“会剿”井冈山惨败心头之恨的“天助良机”。于是,湘赣之敌联合对井冈山发动第二次军事“会剿”。湘敌第八军吴尚部的三个团由酃县进攻宁冈县的大陇,赣敌第三军王均部的一个团从永新县向宁冈的茅坪推进,然后两敌合围黄洋界,占领井冈山。
形势万分危急。二十八团团部召集会议部署各单位发动大家共同御敌。指战员们个个斗志昂扬,挖掩体,筑工事,严阵以待。杨至成更是繁忙,他组织留守机关人员带领群众埋竹钉、扛石头、搬木头、运弹药、洗衣服、送茶饭,组成真正的铜墙铁壁。短短几天内,井冈山军民万众一心,筑起了五道防线。
1928年8月30日早上,湘敌向黄洋界发动进攻,当敌人进入第一道防线时,二十八团团长一枪响起,顿时,山头的机枪、土炮一齐开火,敌人慌乱一团,夺路突窜,因山势险要,道路狭窄,敌人又掉进了“竹钉”阵,被扎得喊爹叫娘。红军、赤卫队和群众乘胜一阵猛打,敌人只得败阵退却。就这样,从早上到下午,红军一共打退了敌人四次进攻,消灭了敌军近一个团。
看着尸横遍野,敌指挥官恼羞成怒,以迫击炮猛烈轰击红军工事,重新发起更猛的进攻。红军阵地重遭破坏,牺牲、挂彩人数急增。团长急得眼红,说道:“老子要是也能有炮弹,一定给这些家伙一点颜色瞧瞧!”谁知这话刚好被正在指挥人员运弹药、抬担架、送开水而经过这里的杨至成听到。杨至成忙说:“团长,有炮弹!”原来,二十八团在湘南暴动时,曾缴获许克祥部的一门迫击炮还放在军械修理处。于是,杨至成迅速带领同志们把那门迫击炮拉到黄洋界山头,架好炮位,对着敌人阵地连发三炮,第一、第二炮因瞎弹和潮湿均无效果,最后的第三炮却呼啸出膛,正好落在敌指挥所上开花。旋即四面山头,红旗挥舞,杀声震天,草木皆兵。敌人以为朱毛红军主力已回到山上,便弃阵溃逃。红军乘胜追击。敌人连夜窜往酃县。此时,已赶到茅坪的赣敌,听到湘军败逃后,也急转直往永新夺路而去。
红军夺取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朱德在率领红军主力返回井冈山途中听到这一大捷后,非常振奋。后来,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其中的“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描写的就是杨至成他们运来的这一炮。
“把红军打扮得更漂亮、威武”
1929年4月,红四军在福建长汀整编,全军编为三个纵队,加上军部机关共4000余人,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杨至成被任命为军部副官长。
当时红四军条件很差,虽说进行整编,但是服装在款式和颜色上却各式各样,参差不齐。黄埔出身的杨至成很知道服装在军队建设中的作用。他认为,军装就是战斗力,就是武器,没有统一的军装,后勤工作就跟不上军队整编的需要和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全军的战斗力。他任副官长后首先抓的工作就是制作全军统一的军装。
当时红军打下长汀后接收了敌军的一个被服厂。但该厂已被敌人破坏得破败不堪,人走厂空。为了组织生产,杨至成四处奔走,招收裁缝师傅和缝纫工人。同时,他采取向工商界筹集、对土豪劣绅没收等各种经济手段积极筹款,最终凑足了5万元。他用这笔钱补修、购买缝纫机,同时深入大街小巷,向有关布店老板和善交涉,终于统一购买了优质布料,从而建立了一个临时被服厂。
为了赶制军装,杨至成领导全厂职工不分昼夜加班生产。经过几天的辛苦劳动,4000多套崭新的军装——包括每人一套带领章的灰色军装、一顶带红五星的军帽、一个挎包、一副绑腿和两双“陈嘉庚皮鞋”,全部发到全军指战员手中。
当红四军第一次穿上统一的、自己被服厂制作的军装,在广场上接受朱德、毛泽东等军部首长检阅时,全军军容,焕然一新,军威大振,壮观无比。毛泽东满意地对朱德说:“好啊,我们就是要把红军打扮得更漂亮、威武!”
红军第一次有了邮政电讯事业1930年4月至1933年7月,杨至成先后任红十二军副官长、红军总兵站主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统管全军被服、装具、粮秣、炊饮、财务、宿营、武器、弹药等的生产、供应和后方运输、邮政传递等后勤工作。
这一时期,随着红军和苏区的日益壮大,后勤工作也越加繁重。加上处在对蒋介石发动的第一至四次反“围剿”的战争时期,后勤保障和通讯联络显得更为重要。
为了保证前线战斗对后勤保障的需要,杨至成和其他后勤领导狠抓兵站的建设,他们以瑞金、宁都兴国为中心,共开设了五条兵站线,即建宁——广昌——宁都线;建宁——石城——宁都线;东陂——洛口——宁都线;招携——黄陂——宁都线;瑞金——宁都线。杨至成和其他后勤领导同志通过日以继夜的奔忙协调,精心组织,把兵站线建设成为瑞金首都连接前线、四通八达的“传递网络”。靠着这些畅通的“网络”,杨至成组织把中央出版的《红色中华报》、中央军委的《红星报》和其他报刊、书籍、信函、邮包等发往各地、各部队,而基层的信件、邮包也能通过“网络”及时送到目的地和收件人手里。这一工作受到中央、前方部队和后方人民群众的好评与欢迎。大家称赞杨至成为苏维埃中央政府和红军办起了第一个“赤色邮政”。
与此同时,为使部队领导机关耳聪目明、指挥有力、快捷及时,杨至成还筹集资金,通过地下渠道购买电讯器材,或将反“围剿”战斗中缴获的电讯设备进行检修使用,使总司令部与各军、军与军、军与师之间都建立了有线电话,有些机构还有了无线电联络系统,使红军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电讯事业。在那艰苦的红军时期,杨至成创建的“赤色邮政”和电讯事业,为红军粉碎蒋介石发动的四次军事“围剿”,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和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在赞扬杨至成为红军办邮政电讯事业的奇迹。
陆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