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歌》再现中国航天历史 专家吁传承航天精神

2012年06月10日 0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天歌》再现中国航天历史专家吁传承航天精神

  中新网北京6月9日电(刘欢)  9日,长篇纪实文学《天歌——走进中国火箭的摇篮》(增补版)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天歌》讲述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被神秘色彩笼罩的中国导弹及运载火箭的研制故事,通过鲜为人知的细节和震撼人心的场景,还原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路崛起的历史。多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呼吁,应该让更多读者知道中国航天故事,将“航天精神”传承下去。

  描写五代航天人情怀 再现中国航天历史

  从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实现载人工程零的突破,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州八号交会对接,中国迈出空间站建设第一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次又一次实现着国人的飞天梦想。去年,长征火箭再次问鼎苍穹,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手控交会对接。

  50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这一个个历史性跨越如何实现?何建明、李天泉合著的《天歌》,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五代航天人的故事,再现中国航天道路上的辉煌成就和背后的艰难险阻。“用算盘算出导弹”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经过“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和“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等价值观冲击的第三代,生活轨迹平稳却依然吃苦耐劳的第四代和第五代,他们气脉相传,精神共勉,他们的喜乐哀愁,真挚感人。

  中央电视台导演吴济榕,是书中人物李福泽的儿媳妇。“五几年创建酒泉基地时,没吃没喝,部队吃沙漠里的酸枣,吃窝窝头。周总理特批的一列火车粮食,父亲分了一半给老百姓。有两位战士,为了护卫导弹而冻死在护卫车上”,吴济榕动容地说,“看到这里,心里真的是感动。为这些航天人感到自豪,为我们运载火箭的这些科学家们感到自豪,为这些基地曾经奉献的人感到自豪。”

  “那一代中国人打下的基础,建立的功勋,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镇南表示,“记得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整个北大校园一晚上非常振奋,没人睡觉,大家闲转,跳舞,狂欢,它代表的是国家的实力,国家的形象,国家的智慧”。

  “展望中国航天未来近20年的发展,要跨越三大里程碑。一是2020年前,中国要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二是2025年前,中国人要登上月球,正在进行的嫦娥工程就是为登月作准备;三是未来中国要建成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现在已经发射到第13颗,计划2012年覆盖亚洲,2020年覆盖全球。”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李光亚的介绍,让所有与会人员振奋。

  让更多读者知道中国航天故事 传承“航天精神”

  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处长白轶民指出,《天歌》把航天精神挖掘得特别深,是一本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是现代人最需要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实践和践行。”

  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注意到,互联网时代,几乎没有一个领域不被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天天被人骂,可是中国航天没有人骂,没有负面消息。“因为这是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创造出来的,非常了不起。在五六十年代那样艰苦的的环境下,在中华民族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人做出这么伟大的事情。这种文化精神的种子,要一直传递下去。”

  “航天人对科技的追求,对事业的奉献精神,实在让人感动。现代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已经远远不如过去了,国家意识也有所淡薄,对国家的忠诚、付出和义务精神欠缺,让更多读者知道中国的航天故事,有助于强化国家认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炳银表示。

  “震天动地,可歌可泣”,吴济榕这样描述这部作品。她希望中央电视台能跟运载火箭研究院合作,共同创作一个中国航天人的《天歌》电视剧,将“航天精神”传承下去。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