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毛泽东寄给胡适的明信片:三处涂改并非字斟句酌

2012年06月28日 16:5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毛泽东寄给胡适的明信片:三处涂改并非字斟句酌

  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与胡适就有交往。其后的数十年中,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联系、分歧和斗争,两人也由最初的师生、朋旧的关系转向对立。由于身份特殊,他们的交往在中国现当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最近发现的一张明信片,可以为二人早期关系的研究做一注脚。

  如今,由于互联网的发达,作为通信用的邮政明信片已经很少见了。而一件毛泽东早年写给胡适的明信片印刷品则吸引了我的视线,它刊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名人书札——2012记事周历》。

  这张明信片正面收信人为“北京南池子缎库后胡同胡适之先生”,寄信人为“毛泽东寄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日期“七、九”。背面十行文字为: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此致教安。

  明信片邮戳时间,寄出方已模糊不清,收信方北京尚可见为“九年(1920年)七月二十四日”。

  这薄薄的一纸明信片,所含载的信息量十分丰富。首先给人的感官(视觉)认识是毛泽东的书体,如果上面没有“毛泽东”三个字,恐怕是不会确认是他所书写,因它与今天人们所熟悉的“毛体”完全不同。毛泽东生于1893年,当时是27岁的青年。

  再从这短短的10行文字看,并非字斟句酌,似有“信笔书来”的味道,其根据是在仅有的60多个字中就涂改了三处:一是“返湘”,先写成“到湘”,湘是祖籍,也是他出外闯荡的出发点,称“到”似亦可,但不准确,“返”则确切。显然,这是笔误。二是“新”字被删掉,改为“气”字。可以推测,原来是要写作“新气象”的,又觉欠妥,遂删去“新”,改为“气象一新”。属于词语调整。三是圈掉“之处”二字,从文字上下的连接看,“之处”纯属多余,故而圈掉。

  正是从这三处涂改,才得出有“信笔书来”,而非字斟句酌的感觉。

  在北大的交往

  再看明信片的内容,这就需要将当年毛、胡的交往做一番简略考察。

  毛泽东出身农村,中等师范毕业。那是个社会动荡的大时代,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俄国十月革命……国内则是军阀混战、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即将成立……等等,确如后来人们所概括的,是“革命与战争的时代”。毛泽东心系国家命运,关注社会思潮,且身体力行,积极组织社团,联络同志,创办刊物,发表文章,活跃于当地,堪称阅历丰富,已近似职业革命家。

  1918年8月,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北上入京,但毛本人并未出国。经他原先的老师、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杨开慧之父)帮助,在北大图书馆谋得一月薪8元的助理员职位。而正是北大这个环境,结识了包括胡适等许多名人。胡适,比毛年长两岁,留美“海归”博士,是北京大学月薪260元的教授,新文化运动著名旗手之一。毛早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便已阅读过《新青年》杂志,对胡适、陈独秀的文章“非常钦佩”。此时,在北大曾旁听过胡的课,邀请过蔡元培、胡适等学者为在京的湖南新民学会成员谈话,讨论学术、人生。又经杨昌济介绍,专程拜访过胡适。

  毛泽东曾谈及,当时在北大图书馆虽认出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如傅斯年、罗家伦等头面人物,打算和他们“攀谈政治文化问题”,他们却“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而胡适却接待了毛泽东。1919年3月,因母病返湘。12月,率湖南驱张(敬尧,湖南督军、省长。在湘省鱼肉百姓,镇压学生运动)请愿团再次赴京。同年末,又拜访过胡适,“想争取他支持湖南学生的斗争”。

  而据胡适《日记》记载,1920年1月15日,“毛泽东来谈湖南事”。两者当是同一件事。1920年4月毛离京赴沪,7月7日返抵长沙,住楚怡小学。而“驱张运动”已收到成效,明信片所写“湘自张去”,即指张敬尧已于这一年的6月,被赶出湖南。7月9日,寄信给胡适,就是这张明信片。从二人的交往看,毛泽东当年对胡适是敬重的。

  见证历史

  明信片记载的另个信息是“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储英源是地名,楚怡小学今仍在,系1906年创办,是有着革命光荣传统的名校,为当地青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的战友何叔衡在该校任教。

  至于明信片的来历,也有一段故事。明信片是不用信封直接投递的邮件,内容本是不保密,但它毕竟是私人信件,何以成为公开的物件?

  原来1948年末,北京已是“兵临城下”,西北郊的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解放。12月14日,住在城里的胡适,匆匆登上蒋介石派来的飞机,仅携带了其父的《年谱》和少量文稿。而他在北京东厂胡同寓所存放的大量书籍、文稿、信件……俱遗留在北京,相关部门后来整理装了102个木箱,分别由北京图书馆(即国家图书馆)、社科院近代史所和北大图书馆保存。这批史料已被许多单位、研究者利用,如已出版了《胡适文集》、《胡适日记》、《胡适书信集》等等,这张明信片的公开并为人们所知,也就不足为怪了。

  岁月流逝,物是人非,这张明信片已成了一页历史的见证。

  陈凯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