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蒋方舟为什么能做副主编?
少女作家蒋方舟一走出清华校门,就走进了《新周刊》大门,而且荣任副主编一职。蒋方舟的少年得志,让不少人质疑。
一个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才女,干吗就不能做副主编呢?年龄完全不是一个问题,当年巴金、曹禺等文学大师成名,甚至做主编的时候,又年方几何?巴金可以少年成名,可以年纪轻轻就当主编,干吗蒋方舟就不行?到底是时代退化,还是当今国人智力成熟缓慢了,年龄便成了大问题?
在所有的赞弹中,我把目光定格在多年前就赠给蒋方舟的“文二代”三个字上。当下社会患有“二代”流行病,什么“官二代”、“富二代”的新闻充斥着媒体和网络,而且大凡涉及“二代”的题材,都是“负面新闻”居多。要么是“二代”们乘着父辈余荫,实现超常规的“跨越”,要么就是恃财炫富,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甚至草菅人命。显然,贬责蒋方舟为“文二代”,是将其与“官二代”或“富二代”相提并论了———因为方舟的母亲也是个作家。
可是,此“二代”与彼“二代”是有天壤之别的。蒋方舟少年成名,是因为她的文章写得好,而非因为她的母亲也是作家的缘故。当然,也许在蒋方舟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过母亲的点拨和影响,但是若没有蒋方舟自己的天赋、热爱加努力,仅凭她母亲的能量是很难把她推上文坛的。尤其是蒋方舟写了那么多专栏,要直接面对读者的取舍,没有三板斧是撑不下去的。所以说,蒋方舟的成名应该出于自身的努力,这样的“二代”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再说她出任的副主编一职。蒋方舟的职位再高,也是纯粹的职场行为,是劳资双方达成的共识和合法协议,而非权力违规运作的结果。大凡有点编辑常识者都明白,副主编不是行政官员,而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位,管的是具体的编辑撰稿业务,没有较强的专业功力和影响力,仅凭资历和权力是难以胜任的。
即便如人所言,《新周刊》是利用蒋方舟的名气炒作,就蒋方舟本身来说,也是实至名归。
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无太大的智力差异,如果说有区别的话,也只是各自的天赋、志趣、爱好、特长不同而已,也就是说,有人擅长逻辑思维,有人擅长形象思维,有人擅长思考,有人擅长技能,有人生来嗓音优美,有人先天五音不全……每一个能把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发挥到极致,谁都有可能成为一方翘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