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书店屡遭危机 单向街多种盈利模式抵抗风险
这两年,民营书店的日子越来越难。从风入松到第三极,从光合作用到单向街,民营书店遭遇危机、困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本月,经过六年来的经营,已经成为京城人文书店品牌之一的单向街,将停业约两个月,于7月19日搬家。
好消息是,新店落脚之处近日已经确定,单向街已经与朝阳大悦城达成新合作,新店预计9月底开业,营业面积约300平方米。
单向街书店的创始人之一张帆告诉记者,尽管此前蓝色港湾愿意为书店在商圈内尽量找个租金便宜的地方,但算下来,房租还是涨了约3倍。面临这一个紧迫的矛盾,书店实在无法负担。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像这样刚刚能持平运营的中小型民营书店,其盈利能力,恐怕还不如街边一家卖板栗的小吃店。当面临森严的商业法则时,它们的境遇往往令人心酸且无奈。
是什么让民营书店经营面临困境?其未来出路又在何方?
相比卖书,房租猛涨压力更大
北京晨报:这次跟朝阳大悦城的新合作谈得还是比较顺利?
张帆:朝阳大悦城的定位是做一个青年社区,那边的居住群体定位以及商圈本身结合娱乐、休闲的定位,与我们书店公共空间和社区化的概念相符,他们也认可单向街在文化和精神层面招牌式的作用,能给商圈带来更广层面的价值,因此目前他们对商业上资金回报的价值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在我们双方能接受的条件下,给了最大优惠,基本与现在蓝色港湾的租金成本差不多,对我们来说能够负担。蓝色港湾三年前刚开业没多久处于成长期时,也是看中单向街的品牌效益,给了低租金加业务提成的优惠。此次面临涨房租问题时,蓝色港湾也与我们协商,愿意尽量以最低租金给我们另外找一个地方,但也比我们现在的租金高出约三倍,这样我们的负担还是比较重的。
北京晨报:现在对中小型民营书店来说,是书的销量带来的压力大,还是租金压力大?
张帆:我们主要的盈利就是卖书,活动都是免费的。造成困难的原因主要就是房租,卖书的收入其实这几年是慢慢在涨的。与大型连锁书店不同,我们每个月的销售量还是比较小的,不像大型连锁书店受到网络书店的冲击较大。虽然书籍销售的涨幅,这几年确实非常缓慢,加上网络阅读增长得也比较快,也会挤压实体书,但这个问题,对我们这样的实体书店来说,是一个比较缓慢、长期的矛盾。大型连锁书店面对书籍销售量的增速缓慢甚至下滑会受到较大影响,比如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国营书店因为房租的成本较少,虽然书籍销售问题造成利润下降,但还不至于一下出现危机。
我们不是一个好的例子说明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的冲击,主要问题是房租。房租是单向街最大的成本之一,此外是人员工资。房租成本占40%,人员成本占40%。现在房租一下子涨得特别厉害,我们就负担不起,成为一个紧迫的矛盾。虽说多卖些书,就能抵消一下房租上涨,但按照这样房租上涨的幅度,我们要多卖出好几倍的书才能抵消,是不太可能的。
民营书店屡遭危机
●北京第三极书局有限公司决定于2010年1月20日停止营业,迁址时间、地点会另行通知。停业原因之一是折扣战给书局带来巨大经营压力。
●2011年风入松书店宣布停业检修,随着周边商铺价格的上涨,风入松书店目前所在地的房租价格令其不堪重负。
●2011年,国内最大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在北京的两家门店(现代城店和五道口店)遭到供应商哄抢,据称光合作用资金链可能出现问题。
●2012年5月17日,单向街创办人之一的于威发布了一条微博:“从2006年开始创办的单向街图书馆,目前遭遇了一点危机:合约即将到期,房租大涨,无以为继。”
理想 一个朋友聊天交流的地方
北京晨报:当年单向街的成立,其实颇有理想的色彩。
张帆:大概六七年前,我们几个同事许知远、于威、我等六个人,从报社离职,有了一段空闲。因为大家都喜欢书,就每个人凑了点钱,开了个小书店,这就是圆明园单向街,2006年1月1日正式开业。我们这群人其实没有一个人有生意头脑,选址的时候选了个特别偏的地方,在圆明园东门里一个小树林中,平时连游客也不会去。你不对外宣传这有一个书店,可能一天都不会有一个人去。当时觉得好玩,就开了,但怎么做生意卖书呢?我们就找了一帮朋友去书店看,朋友们口口相传,才知道那有一个书店叫单向街。之所以渐渐有了名气,就是因为做文化活动。当时是冬天开的店,开春之后我们就开始做文化交流、讲座等活动,那其实是我们最想做的。记得第一场请的是诗人西川,慢慢地洪晃等书店股东的朋友们也都来了,有影响力之后,书店就以自己的名义请文化名人来做活动。可能是我们一直坚持在做吧,一周一两场活动,它的影响力就慢慢做起来了。
北京晨报:文化交流活动现在已经被业界认为是实体书店面对网络书店时文化体验的优势。
张帆:其实当时我们都没想那么多,开书店是为什么?不是为了卖几本书赚点钱,而是以前大家就有一个想法,想有一个朋友瞎扯、聊天、交流的地方。后来就以一系列讲座活动,渐渐地做了下去。那时候还没想到什么网络对实体的冲击,国外很多书店,咖啡馆一直承当著名的文化交流场所的角色。做成这样,能让单向街变得独特和有了名气,都是慢慢形成的。我们今后还会这样走下去,我们也渐渐了解到,这个功能其实在商业价值上,也有大可作为的地方。无论是朝阳大悦城还是蓝色港湾,其实更看重书店这方面的价值。
思考 文化的商业价值如何考量
北京晨报:有没有考虑不在繁华的商圈做书店?
张帆:居住区还是比不上商业区的人流量,其实朝阳大悦城实际上也属于居住区里的一个商圈,但纯粹在一个小区里肯定还是不行。当时单向街在圆明园一直赔钱,因为那个地方太偏。平时一天卖不了几十、一百块钱,每个月都会亏几万,由股东自己垫钱,后来觉得这样一直赔下去也不行,才想到要搬到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在蓝色港湾这几年,单向街的经营也是刚刚收支持平,但是租金一涨就不行。涨房租,从商业的角度看,也有它自己的逻辑。一个店铺的租金收入要评估到整个体系中,一个店的租金收入还要拿来评估它的地产价值。如果租金很低,就意味着资产价值低。这就要看运营资产的人怎么想,除了商业价值,还认同不认同其他价值。
北京晨报:现在确实有商业街区对文化价值认同不高的问题。
张帆:现在感觉在中国,开这么一个书店越来越难,租金压力越来越大。书店给一个商圈、合作伙伴带来的价值到底有多大,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台湾的诚品书店。它就是与很多地方有这样的合作,看双方合作怎样发挥各自的价值,这样的话,租金就不是什么太重要的问题了。
经营 多种盈利模式抵抗风险
北京晨报:未来单向街的经营,怎样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张帆:单向街现在的经营模式不会放弃,我们重要的人文品牌不会放弃,书也肯定要卖。但也会做一些延展性的东西,如果盈利模式更多,书店抗风险的能力就更大。这次搬家,股东们也在一起思考今后的商业模式。比如考虑做出版、电商以及其他可产生收入的活动。比如做单向街衍生设计产品,文化产品;比如在不影响书店的正常销售的前提下开辟一个区域进行包场的发布会等活动;比如做文学节,或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入品牌赞助,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内容不受干预,这与做媒体是一回事,对读者开放和免费,单向街的社会价值不被破坏。
虽然这几年单向街名气渐渐大了,但他其实就是一个小书店。他的挣钱能力,可能还比不上路边一个卖板栗的小店。所以当面临需要较大资金投入做各种活动时,还是显得力不从心。需要人力、资金资源,但是做这些活动的社会资源书店是不缺的,我们希望有资金投入以后这些会渐渐落实。
北京晨报:对民营书店的未来你有什么看法,国外的独立书店情况如何?
张帆:首先,做书店如果要把销售图书作为主要的销售模式,你做的书必须非常特别、专业、有特色。即在某个领域、某一类、某个形式做得很专业,很浅的、面上的不行。看着好像门槛很低,有点钱进几本书就行,但其实你必须对这类书非常懂,门槛还是挺高的。如果做不到这点,就要考虑除了卖书以外其他的营运模式,现在用得最多的就是咖啡、餐饮和书结合的方式。而餐饮另一种业态,就要求经营者对那个业态也非常熟悉。再有就是跟文化结合,加入创意、设计。现在做一个书店很难,不像以前开一个书店就有人买书,现在没有三头六臂、不想尽办法很难。
国外的一些民营书店,压力也大,同样面临房租、网络销售的压力,而国外大部分书店是私营的,也不存在国营书店成本上的优势。但他有好处的就是有基金会的资助和支持,比如一些对文化感兴趣的家族资助项目,国外一些国家对文化、阅读、音乐、艺术家等有这个资助传统。在国内这个途径比较少,现在业界呼吁政府资助,政府也有这个意愿,但社会上对这个的支持还比较少。现在一般像这种资助都在扶贫领域,在精神层面的“扶贫”还不够,社会观念还没有到这个程度。这个方面还可以进行培养、呼吁。
资金 资助最好落实到具体项目
北京晨报:这些天单向街发起了“单向街书店,寻找1000名主人”的活动,因为此次搬家,发起读者资助,从几十元到几千元均可,这有一点自发基金的色彩。
张帆:有这种色彩。不过它不是一个完全资助的方式,还是有一定回报的。有一些很具体回报,比如赠送书、书签、光碟,成为会员的权利等。成为会员可以享受借书服务,比如不限频次一年之内的借书,每次可以借三本等,这更像一种会员制。此次活动我们合作的网站叫点名时间,他们的网站就是做这种模式,国外也有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就是有一个项目,比如我是一个漫画家,想出一本漫画书,但需要资金资助,这样我可以讲故事给大家听,为实现梦想获得需要的资助,给资助者承诺回报,比如赠送漫画书等。比如有人想在西藏开家旅店,对资助者的回报比如去旅游时可以在那里免费住宿等。每个资助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资助金额,负担对自己来说可大可小。这样去帮身边人实现梦想,也在感情上有成就感,在精神上得到回报。
北京晨报:这种资助会不会成为常态?
张帆:对单向街来说,不可能一年到头总让大家捐钱。其实我们看重的是这种方式让更多人参与的理念,与单向街本身希望成为一个开放性平台,越来越多人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的理念符合。此次筹集的钱对我们搬家有一定的弥补,但解决不了长期的问题。现在有些地方对实体书店进行房租补贴,这当然很好,也有很多书店申请,但总觉得这不是一个长期的办法,因为它只能帮你不死掉,不能帮书店实现更长期的社会价值。以后我们希望还是以项目为主,比如做文学节,让读者先期参与,并不一定是出钱,出创意也可以,捐物、捐想法也可以;比如我们设计单向街产品时,有人可以捐创意、设计。如果有这种文化基金愿意资助,无论政府还是民间,我们当然很高兴。但也不是说就简单资助点钱,而是希望帮我们做某个具体的项目,实现更多社会价值。比如单向街想做一套关于民俗研究的丛书,如果获得这种资金支持,是可以落到实处的。
晨报记者 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