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受损不只是家丑 23年只修过水管

2012年07月17日 07: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在6月8日上午举行的“保护古籍文献,传承历史文明”主题活动中,究竟要不要让媒体人员参观河南省图书馆的古籍书库,河南省图书馆馆长、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杨扬心里一直很矛盾。

  因为要引起社会对古籍保护的关注,就必须把河南省图书馆古籍书库的“家丑”向媒体公开。

  正因为选择敞开古籍书库,随后,5万多册古籍严重受损一事才被媒体曝光,并引起公众巨大反响,网友直呼:千万别把文化遗产丢光。

  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纸张一页一页地粘连在一起,或黑、或褐。有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在这些书上,纸屑就会簌簌落下。

  媒体的关注,让杨扬感到压力很大。不过,在他看来,保护古籍就是一场和时间的竞赛,而在这场竞赛中,他已经在努力。

  资金不足,23年只修过水管

  “博物馆里的文物作为历史器物,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成果,而古籍则是一种代表民族文化和思想的精神载体。”杨扬说,本应像宝贝一样被呵护的古籍,却因缺少经费保护不足,正在逐渐破损。

  河南省图书馆现馆于1986年开始建设,3年后投用。杨扬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经费,河南省图书馆23年从未大检大修过,只在2011年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才将上水管道更换了一次。

  “为改善古籍保护条件,我们多次申请经费,但效果不大。”杨扬说,2009年省里拨了30万元,对善本书库进行了改造,此后就再没有古籍保护经费了,“现在只是把古籍书库的灭火问题解决了,连除尘都只能靠鸡毛掸子”。

  根据文化部2006年颁布的《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古籍书库应单独设置,自成一区;有独立的恒温、恒湿中央空调系统,以保证古籍书库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设置防火、防水、防盗自动报警和气体灭火装置、电视监控装置等。但据记者了解,目前河南省图书馆的三个古籍书库都不达标。其中,条件最好的善本库,仅安装了自动灭火装置和两台空调。

  目前,河南省图书馆馆藏的50万册古籍中,1/3需要修复,而严重受损的有5万多册。杨扬介绍说,和省图书馆的情况一样,河南全省的200多万册件古籍,由于存放条件不完善、保护经费不足、古籍文物保护被边缘化等原因,现状同样堪忧。

  “保护相对比较好的,多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和文博单位。”杨扬说,县级图书馆的情况最为严峻,估计全省的200多万册件古籍,不同程度损坏的数量,占到一半以上。

  专业人才捉襟见肘

  制约古籍保护工作的,首先是硬件设施,其次是专业人才。目前,古籍修复专业人员的缺乏,短时间内则无法解决。

  杨扬告诉记者,一方面,国内至今还没有学历教育层次的古籍修复专业,古籍修复多是师徒相传,河南省内懂古籍修复的只有3个人。省图书馆有两人,都是通过老师傅手把手教授、行业内的交流培训而获得修复技能的。另一方面,在现有事业单位体制中,修复古籍的人员属于技术工,不能参评职称。没有上升通道,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

  据记者了解,现在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共有11人,除了承担馆藏古籍的保护工作外,还承担着古籍借阅、系统内的培养等内容。10多万册古籍需要修复,一个人一年却仅能修复300册左右。

  面对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河南省图书馆已退休副馆长李古寅表示,自己愿意重新“出山”,再加上4位曾在古籍保护岗位工作的图书馆专业人员,“那些没有编目的八九万册经、丛部古籍,10年就能编完。”

  最终,这一建议却未能实现。因为编制方面受限,河南省图书馆185个编制人员中,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退休副馆长和古籍专业人员重新“出山”,他们现在的缺谁顶?岗位怎么安排?工资怎么发?这些问题都不能解决。

  保护古籍就是保护文明的证据

  有专家认为,河南省图书馆书库不达标、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是河南甚至全国公共图书馆的一个缩影。专家建议,保护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兼具的古籍,需双管齐下:其一,尽快将古籍进行信息化加工和“再造”。比如将古籍文献的内容数字化。其二,将古籍原件博物馆化。经过数字化和复制的古籍原件将完全被视为文物,只能在严格的环境控制下收藏或展出,不再提供文本阅览。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郑彦英认同这种观点。他表示,除了应该加大古籍保护资金的投入和加快相关人才培养外,还应着手建立古籍博物馆。通过专门设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古籍博物馆,将一些不具备存藏条件单位的古籍,统归博物馆进行统一保管保护。而对一些民间存藏的古籍,可采取古籍“寄存”制度,在所有权不变更的前提下进行集中保管。

  同时,有学者指出,古籍文献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作为一个公共职能机构,不仅要为古籍保护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对其进行市场化引导,比如在税收上减免从而鼓励企业捐赠。

  据杨扬介绍,目前,我国保护传统文化方面主要有三大体系,一类是针对文物的博物馆保护体系,一类是针对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而保护力度最薄弱也是最不受重视的就是对古籍的保护。“希望政府能够像对待文物一样对待古籍,因为,它们是我们民族拥有悠久历史文化最直接的证据!”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