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百座碉楼现存不足一半 战时可在内坚守数月
青木关镇长五间碉楼 记者 邹飞 摄
巴南区丰盛镇碉楼 记者 邹飞 摄
商报首席记者 刘敏
实习生 罗骏宇 张颖绿荞
电影《让子弹飞》让广州开平碉楼闻名全国。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市文物局副总工程师吴涛透露,民国时重庆曾有至少上百座碉楼,现存的碉楼仅不到40座。最近,因为连日大雨,在大渝网和微博上,网友们开始对重庆碉楼的安危进行关注。记者走访我市几个比较有名的碉楼,了解它们的历史和保护现状。
这些碉楼令人担忧
青木关镇长五间碉楼:斑驳黄土诉说沧桑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沙区青木关镇关口村长五间社的长五间碉楼,只见碉楼正门开在一层北侧正中,已经被新建的房屋挡住。进入碉楼,每层楼间有木质楼梯相连,木地板踏上不停颤抖。记者看到,碉楼每层都有射击孔和瞭望窗。在主楼屋顶主檩上,写着两列文字:“中华民国十三花月初五土匠钟兴顺吉立”,“中华民国十二年葭月初七日黄万盛修造木匠黄兴太”。
58岁的房主黄维军在此已住了30年,他告诉记者:碉楼是自己爷爷辈修建的,“当时家里是富农,修建了防御土匪侵犯的碉楼,解放后曾作为当地的医务室,现在2、3楼都没有住人了。”
青木关镇文化服务中心钟主任告诉记者:“青木关镇本来有两个碉楼,但一个已经垮塌,这个算是保存比较好的。”钟主任表示,长五间碉楼建筑形制很独特,为研究民国时期民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但黄维军告诉记者,目前碉楼并没有得到保护。记者也看到,墙体外的白灰已经大部分脱落,露出斑驳的土黄色墙体。
巴南区丰盛古镇碉楼:10余碉楼仅存5座
“巴南区丰盛古镇也有很多碉楼。”日前,巴南区丰盛古镇宣传委员朱珠告诉记者,丰盛地处巴南、涪陵、南川交界点,山高林密,曾引来不少土匪。于是当地富人纷纷修造碉楼保平安。“这些碉楼3~6层高,每层面积80~150平方米,都有瞭望洞和射击孔。楼内上下由梯道连接,用深埋于地下的竹筒管道运送食物和饮用水。若遭遇围困,可在碉楼内坚守数月。”
昨日,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市文物局副总工程师吴涛告诉记者,丰盛古镇曾有十多处碉楼,目前留存的还有五处,多建造于清代,条石为基,夯土版筑。
“目前,这些碉楼都还没有进行维护”。朱珠表示,解放后,这些碉楼分给村民居住使用至今。当地村民生火做饭主要用柴草,极易引发火灾,2009年就曾有一处碉楼因火灾被烧毁。吴涛介绍说,丰盛古镇正在进行保护性开发,碉楼的维护也正在制定方案。
云阳彭氏宗祠:资金不足,现状堪忧
昨日,云阳县文管所工作人员温先生告诉记者,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的彭氏宗祠,也是重庆重要的碉楼。“碉楼始建于1803年,占地3500多平方米,呈封闭型城堡复式四合院布局,是渝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建筑最奇特的晚清封建地主庄园。被重庆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氏宗祠是“湖广填四川”的产物。清代乾隆中叶,彭氏宗族的“老祖宗”彭光圭从湖北大冶逃荒至云阳县抚南乡,开了一家酿酒作坊。随着家业逐渐振兴,到其子彭宗义时,彭氏家族便开始修建彭氏宗祠,直到同治3年(1864年)才基本完工,前后耗时20多年。
云阳县文管所温先生表示,文管所接管彭氏宗祠时,这里已是年久失修,且自筹资金不足,只能做简单排危性维修,所以宗祠的保存现状问题很多。但目前其建筑主体保存基本完整,建筑整体的稳定性较好。当地政府已准备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碉楼令人欣慰
江津会龙庄:历经10年基本修复完成
日前,记者在江津双凤场会龙庄打探时发现:当地的黄色碉楼是庄上最醒目的建筑,村里妇孺皆知。记者看到,整个庄园占地约2.1万平方米,现存一大一小两碉楼、16座院落和18口天井,共有二百二十余间屋舍错落有致镶嵌其中。当地百姓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会龙庄不登碉楼,为憾事;登碉楼睹全庄之景,乃幸事。”
会龙庄负责人沈小东介绍:这座碉楼建于光绪年间,共6层高38米,是重庆现存最高的碉楼,也是重庆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民间有传闻说它是“建文帝避难场所”。据沈小东介绍,解放前,会龙庄一直住着大量居民;解放后,庄园前半部分成了粮仓,后半部分则成了学校。“经过近10年的修复和重建,目前会龙庄的修复工作已基本完成,但通往会龙庄的道路还在修建中。”
石柱县悦崃镇石寨坪:保护开发成旅游景点
“悦崃镇上百年历史的碉楼起码有10多处,坐落在悦崃镇的石寨坪碉楼保存完好,目前已有不少游客专门冲着碉楼而来。”昨日,悦崃镇副镇长曾奇洪表示,悦崃镇枫香坪景区的石寨坪碉楼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始建于1907年。这座碉楼长12米,宽8米,高6楼有余,在碉楼的四角上方有4个向外突出的暗堡,每个暗堡上有近10个朝下的射击石孔。
曾奇洪表示,枫香坪景区现有三座碉楼保存较好,另外两座碉楼破损严重,将进行保护性修复。
分析
民俗专家:战乱之地多碉楼
日前,重庆市民俗文化专家、原重庆市民俗学会会长余云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碉楼的存在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中国最早关于碉楼的记载是在《后汉书》中,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四川西北部。中国碉楼主要是作为防卫建筑而存在,战乱频繁的地方,就存在很多碉楼。”
重庆现存的碉楼为何大多修建于清朝?余云华表示,嘉庆、道光年间,重庆曾爆发白莲教起义,后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时局动荡,并且重庆周边的贵州、湖南等地匪患严重,因此,乡绅们纷纷修建碉楼以自保。“会龙庄、彭氏宗祠等,都是我们提出保护的。”吴涛表示,通过对碉楼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当地的民俗文化等,碉楼这种乡土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日益受到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