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木洞山歌改良的启示:非遗融入生活才有生命力

2012年07月17日 13:41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木洞山歌”传承人喻良华和村民正放声高歌。记者 熊 明 摄

  几天前,巴南区木洞镇中坝村辣椒大丰收,村民们喜不自胜,想以木洞山歌表情达意。受此委托的木洞山歌国家级传承人喻良华思索再三,写下了这样的歌词:“中坝海椒夺高产,楼上楼下都装满,多的赚了几百万,少的也有几万元。”歌词贴切,曲调朗朗上口,家家户户很快唱得滚瓜烂熟。

  “把‘非遗’供起,那是要不得的做法,只有把它融入群众和生活,才更有生命力。”喻良华说。

  对木洞山歌进行改良

  喻良华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今年2月,他参加了园博园演出,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3月,他参加了好几个座谈会,研讨怎样保护与传承民间艺术;4月,各种节庆陆续到来,彩排,登台,他忙得不可开交。

  喻良华是土生土长的木洞人,从小便跟着大人学唱山歌,参加工作后又当了近30年的音乐老师。退休后,当他专职干起这一行时,却发现哪怕是在当地,木洞山歌的传唱度已大不如前。

  “人们说,老是那几首曲子,那几个腔调,那几个动作,没新意,”从那之后,喻良华开始对木洞山歌进行改良。

  他编排了山歌剧《采访》,以记者采访的形式推介木洞山歌;他对舞台表演做了一些包装,如山歌剧《相亲》,他多方筹措了8000元,亲自谱曲,给节目加上了背景音乐。此外,为了抓住观众眼球,他还把济公排进了山歌中,借荒诞剧的形式加以演绎。

  人们渐渐发现,山歌好听了,表演好看了。喻良华的生活也随之忙碌起来。

  编写教材开班传授

  传统艺术的传承,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而拥有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姜家龙舞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巴南,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有环境变化的因素,也有传承者青黄不接的因素,还有一些地区重申请、轻保护的因素,”巴南区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坦言,保护与传承,须与时俱进。既然程式化的唱腔、舞台和演出方式无人买单,巴南便对症下药,在节目服装、编排、舞台设计上下功夫。比如,在木洞山歌中加入钢琴伴奏、和声等现代音乐元素,为接龙吹打不断谱写新曲,增添诙谐、幽默元素,让观众耳目一新。

  另一方面,巴南专门编写了《木洞山歌》等中小学生教材,在全区中小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还尝试开办“地方民间艺术专业班”中职教育,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对传统艺术的变相扼杀,以后山歌会逐渐变成民歌,甚至通俗歌曲。“我们在改良时,始终把山歌、吹打等民间艺术作为独立的一个元素呈现在舞台上,保证其原汁原味,”该负责人表示,“换言之,在融合中保留个性。”

  而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几年的探索,巴南已巩固发展传承队伍500多支,其中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就有队伍200余支,培育了上万名的学生传承队伍,新近打造的一些文艺精品,也多次在全国、全市获奖。

  推向演艺市场

  巴南区文化馆馆长杨敏告诉记者,民间艺术推向市场,成功的范例较少,而成功者不外乎都具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属性:地域内的不可替代性。“譬如铜梁龙,便是经过深入发掘,适应消费者需求,进而从文化品牌迈向市场品牌,使文化变成了一种有市场的产品。”

  在她眼中,巴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备这种特质且优势较明显的是接龙吹打,这是因为“它的表演方式在舞台节目中是独一无二的”。

  杨敏说,他们正筹备成立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中心,一方面引进人才,补充专业人才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评估价格,把具有巴南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推向演艺市场。

  她还表示,民间艺术从最初的自然状态,到政府统筹引导,再到市场的推进,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现代,从纷乱到规范,从萎缩到繁荣的漫长过程,而巴南正在求索中前行。

  本报记者 颜安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