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另一"天书"被攻克 晦涩程度超《尤利西斯》
以写意识流小说闻名于世的詹姆斯·乔伊斯。
(记者姜妍 见习记者江楠)“我在1992年第一次看《芬尼根的守灵夜》(简称《芬》)时只翻了三页,之后时隔六年才再拿起这本书。”20年前作为读者的戴从容阅读这本乔伊斯的巨著是如此辛苦,20年后,再次谈到这本书,戴从容已经成为了它的译者。这本乔伊斯号称比《尤利西斯》(简称《尤》)还要“天书”的巨著终于确定将于9月在中国出版。
近两年做准备工作
着手开始翻译这本书,复旦大学副教授戴从容是从2006年开始的。当时六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主编倪为国找到她来翻这本书,她很犹豫,后来倪的一句话说动了她:“如果你不翻出来,国内的读者就永远不会知道《芬尼根的守灵夜》。”动笔前,戴从容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做准备,“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不借助参考书读不明白,参考书又很多,我必须把这些参考书里对这些词的解释都放在我准备好的一个文件夹里,这样放的过程就做了快两年。”直到2008年,她才真正开始动笔。2008年3月8日,她记得很清楚动笔的时间。
没用最新的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两位都柏林的乔学家曾经推出过新版的《芬尼根的守灵夜》,据称进行了9000处勘误,查阅和比较了乔伊斯17年间的20次手稿誊写、打字的过程。戴从容说她花了2000多元买过那个版本,却发现很不好用,所以戴从容没有用新版,而是用了企鹅的版本进行翻译。“其实小说出来之后,乔伊斯自己也进行过一些改错的行动,后来的一些错误他自己就放弃修改了,他认为其中的一些错误不用修改了,这就是创作的一部分。所以乔伊斯后来认可一些比如说打字员犯的错误,记录员的错误等等。《芬》的校订要比《尤利西斯》更难,因为在写《芬》的时候,乔伊斯都接近半失明了,所以那时乔伊斯的拼写非常混乱,打字员都不能肯定多了一个字母或少了一个字母。这就使得这部小说很难说有一个标准的版本。”
这部分成四本的大部头目前翻译出的仅是第一书,已经快到90万字,戴从容现在还在翻译后面的内容。
■ 链接·《芬尼根的守灵夜》
《芬尼根的守灵夜》由费伯和费伯书局出版于1939年5月4日,是爱尔兰大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生前完成的最后、也是最为晦涩的一部小说。在小说中,乔伊斯自创了“夸克”(Quark)一词,这个词后来被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吸纳,被用来命名一种基本粒子。
■ 译者对话
乔伊斯不要求读者能够读完
新京报:有一种说法是,《尤利西斯》属于20世纪,《芬尼根的守灵夜》属于21世纪,你怎么看?
戴从容:文学界一般是这样认为,尤其是全盛时期的现代主义作品,其中使用的意识流,象征、神话等等手法都是典型的现代主义的文学手法,而《芬》一般文学史上被定义为后现代文学的鼻祖,其中所包含的文学观念和现代主义是不同的,《芬》的文本更加支离破碎,有一篇非常有影响的谈《芬》的文章就分析《芬》中所包含的各种特征,梦境、结构、语言,认为《芬》基本上符合后现代所定义的种种特征。《芬》影响了好些理论家,比如德里达,克里斯特娃,我们都认为是属于结构主义的,属于后于现代主义时代的一些理论。
新京报:你有预期这本书在中国出会有一个什么反响吗?
戴从容:我希望《芬》出来后最起码引起大家对《芬》的兴趣,至少可以借助我的译本对照着《芬》去关注这本书,我是觉得这本书真的是一个宝藏,大家没法把它说尽。
新京报:你举得这本书是谁都可以读的,谁都读得懂吗?
戴从容:我觉得乔伊斯的文本到了《芬》这个地步时,他已经不要求读者从头到尾,规规矩矩地读完,你可以从头到尾随便从哪章开始,等待着自己对于乔伊斯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