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图书馆今起闭馆3个月 暂停中文图书借阅服务
昨日,首都图书馆内,工作人员正往图书上贴RFID码。首图今起开始暂时闭馆3个月,昨日部分阅览室开始图书打包。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新京报讯 今起,首都图书馆将正式闭馆三个月,中文图书的阅览及外借服务将暂时关闭。首图闭馆期间,将完成对中文图书的大规模搬迁,未来成年人借阅图书将主要集中于首图新馆,目前的老馆将主要用于少儿图书借阅、古籍善本阅览和库本图书的收藏。
一二期通过空中连廊连接
今起,首都图书馆二期工程的搬迁将全面开始,未来首图一期与二期之间,将通过一条透明的空中连廊相互连接,空中连廊设在目前首图二层的文化艺术展厅南侧。
文化艺术展厅目前已全部腾空,通过展厅南侧的透明玻璃门走出去,就步入了首图一期与二期之间的连廊。“在大家还不熟悉首图二期之前,连廊的设计就更显便捷,不用出图书馆,读者就可以自由穿梭新馆与老馆之间。”
24小时自助图书馆闭馆期间正常开放
搬迁期间,所有文献、家具、设备都将按照首图新功能进行一、二期的统筹设计与调配,因此从7月20日开始,首都图书馆中文图书阅览及外借服务将暂时关闭。一层“一卡通”图书通还处将作为首图外借图书的统一还书处,为读者提供还书服务。
为了降低闭馆对读者造成的影响,在闭馆期间,首图院内两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正常开放;“首图讲坛”和少儿活动等常规性公益文化讲座继续进行;读者可在家中访问及使用首图网站上的数字资源。
此外,老馆的少儿中文图书借阅、归还,少儿英文图书阅览以及中文报刊阅览,中文期刊外借、归还都正常进行。
■ 现场
闭馆前馆内座无虚席
昨日下午,位于首图二层的文学史地图书阅览室,开放大厅的阅览席没有一个空座位,老中青三代读者抓住闭馆前的最后时间阅览自己喜爱的图书。
读者薛女士手捧5本历史小说从阅览室走出来,按照首图在闭馆期间的借阅规定,这些书可以在她手里留存3个月,待10月20日再归还。不过薛女士说,自己还是希望首图能早点完成搬迁,相比在家看书,她更喜欢首都图书馆的阅读氛围。“想到3个月都不能来了,还真是有点不适应。”
首图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方便读者,在首图闭馆期间,原还书日期在7月20日以后的图书,其还书日期都自动顺延至10月20日。从目前借阅情况看,因为闭馆的原因,借阅图书的数量确实出现了小幅增长。
■ 探访
部分老旧书籍将成库本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读者的影响,今天正式闭馆前,首图大部分阅览区域都没进行任何搬迁图书的动作。
昨日,只有二层文史阅览室的里间大厅,率先开始了图书打包。推开木质大门,里面的图书打包正进行得热火朝天。进门不远,一位女士坐在电脑前,一手拿着扫码器,一手拿着图书,飞快地将图书信息扫入电脑数据库。“图书搬迁前首先要进行转库处理。”文史阅览室工作人员李光解释称,仅仅这里间大厅,就有图书20万至30万册,都要进行转库处理。
书架上,不少图书已打包整理完毕,准备转到新馆。而一些尚未完成打包的图书,则以不同的“姿势”分布在书架上。“趴”着的是2012年的新书,将被集中转运到新馆,新馆将为这些最近出版的图书单独安排区域;“立”着的是还将被分配到“文史阅览室”的图书,对于它们而言,虽然即将搬到新家,但分类不变;还有一类是“躺”着的图书,是年代相对较早的图书,将被送到库本区域,成为图书馆的永久收藏,未来将不再轻易出来示人。
所有图书上新“身份证”便借阅
除了打包之外,工作人员还随着图书搬迁进行着另外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每本图书贴上一个新的标签——RFID码。一个女孩正在紧张地将RFID码粘贴到每本书上,地上留下长长的不干胶背面纸。
首图二期将全面应用RFID智能图书联合查询系统,馆内将设置大量的图书自主借还机,读者可以通过人机对话,完成借书、还书、续借等手续。同时,二期还将设立自助办卡机,读者只需持个人身份证和相应数额的押金,就可自己办理读者卡。而这些都要依靠这粘贴在每本书上的RFID码。
这张小小的贴纸,相当于在每本图书身上贴上了一个定位小芯片,依靠这个芯片,还可以建立虚拟书架系统,未来读者只要输入图书名称,就可得知这本书在几排、几架,方便读者寻找。
稿件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