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写自传是否早了点?媒体称退役后更加厚重
伦敦奥运会的火炬终于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点燃了,也就是说,四年一次的演出又开始了!自然,我也会像成千上万的体育迷一样,宁可点灯熬油不睡觉,宁可半个月迷迷怔怔,也不肯拉下一个精彩的项目,尤其是有中国运动员参赛的项目。但我不会把他们的成绩看得很重,期待也不是很高。说白了,奥运会是各国的高手凑到了一起,既是高手,给观众带来的快乐与惊喜总比平时要多一些,但也仅此而已,至于渴望其他,我觉得实无必要。
就像国人喜欢刘翔和李娜一样,我对他们也是极其关注的。从开幕式白岩松的解说中,我就知道了大家对李娜寄予了多么大的厚望。不过我隐隐的担忧也从这个时刻开始了。果不其然,这位在法网曾给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带来巨大荣誉的“一姐”,首轮即惨遭淘汰。虽说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可国内一家通讯社还是批评她“沉稳有余而激情不足”,进而说“职业运动员在获得冠军的同时也收获了财富、荣誉、名气,可如何以职业的精神对待每一项赛事、每一场比赛,又何尝不是职业运动员应具的最基本素质?!”或许李娜面对这样的评论时会觉得委屈,会体味到“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残酷,但话又说回来,既然你站到了这个位置,就要接受种种言论,有时候冷静一下,对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终归是有好处的。
实际上,在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前,我对李娜届时的表现就已经打上了问号。这绝不是因为她出师不利才整的“马后炮”。为何要这样讲呢?因为借着奥运的东风,李娜的自传《独自上场》也将急急火火地面世。出版商把出书的时间选在这个当口儿,自然是有其意图的。我曾仔细地研读过那些称李娜“首次敞开心扉,零保留袒露心声”的宣传语,还说书中既有她与众不同的成才之路、跌宕起伏的赛场传奇、巅峰之上的人生感悟;也有她与父亲、母亲的复杂情感,与姜山相濡以沫的甜蜜点滴,与教练、媒体的恩怨情仇;更有她与一个名叫“李娜”的内心魔兽的搏斗经过……的确是很吸引人呐!不过当时我就想,一旦李娜在奥运会上表现不佳,这些广告词是否还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些书是否会砸在出版商的手里?他们想借此来大捞一把的美好憧憬是否会变成水中月镜中花?此类的例子不是没有。因为中国的许多读者还远没有成熟到以自己的判断或眼光去选择一本书,他们常常是左顾右盼,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极大。因此,可以说出版商就像赌博一样,是要冒很大风险的。那么,李娜的风险又在哪里呢?也许是旁观者清,我以为,是她的自传写得太早了。作为一个年届三十的运动员,时间已变得万分宝贵,其运动生命,足可以用分用秒来计算了。写作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在有限的时光里,赛场上挑战自己与书写过往的经历,究竟孰轻孰重?我想以李娜的聪明,不会掂量不出来,她完全可以在退役之后,更加从容地回顾自己的成功与失败,那时,其所抒发的人生感悟,岂不更加厚重!
当然,我知道有些事情李娜本人是左右不了的。一个人一旦成名,周围便会形成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有可能让你上天堂,也有可能让你下地狱。这种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呢?这也是国人、商家、李娜团队包括李娜本人都需思考的问题。
作者:周凡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