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张艺谋执导天价宣传片:“贴牌导演”自毁形象
汴梁客
8月1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央视全方位深入仔细地对张艺谋执导的天价宣传片进行全方面的报道。从讲述中,央视对张艺谋执导天价宣传片进行了尖锐批评,并对幕后利益链进行了剖析。经北京广告业界专业人士分析,中国铁路宣传片,其拍摄成本只有55.5万。而张艺谋一人竟拿走了250万,是宣传片制作成本的4倍多。“当专家告诉我这个结果,我对张艺谋从过去崇拜,顿时土崩瓦解!”
“贴牌导演”类似于企业中的“贴牌生产”,不承担技术开发责任,不承担核心技术工作,只要将自己的产品贴上“著名商标”,摇身一变,就可身价倍增。铁道部的宣传品贴上了“张艺谋商标”,不也产生了这种效应了吗?成本只有50多万的宣传片竟然几何级倍增到1850万。有了张艺谋的这块金字招牌、名人效应,很多该不该增加的开支,都找到了堂皇的开支借口。一不小心,张艺谋成了某些行政官员的腐败掩体。这个问题还真的非同小可。央视关注和介入,就暗含对这种“贴牌导演”的无形批评。
我们不反对著名导演利用名人效应,赚钱发财,但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这种赚钱一定要遵循最起码的艺术规则以及法律底线。艺术规则要求导演必须亲自参与,亲自把关,而不能任由合作方胡乱署名,甚至自己不参与拍摄和指导,为了赚钱,也敢大胆署名。法律底线则要求,任何艺术操作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更不能违法乱纪等。
可在“天价宣传片”中,张艺谋的行为明显构成了一种责任缺失,仅仅提出了几条建议,就拿到了250万元的报酬,不劳而获,你不觉得不好意思吗?你竟然达到了“一字值80万”,你不觉得这是一种“形象腐败”吗?因为你的这笔酬金,归根到底仍要从纳税人的腰包里掏钱。在一定程度上,张艺谋的这种放任、间接参与,助推了“天价宣传片”恶意诞生的可能性。现在,国家审计总署还在不依不饶的进行审计,有官员收受回扣,已经构成了涉嫌腐败,这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其实,在此之前,张艺谋已在“贴牌导演”方面有所动作,据报道,王潮歌在2004年和张艺谋、樊跃共同结成外景实地“刘三姐印象”大型景观文艺演出而一炮走红。在以后的“印象系列”文艺演出中,王潮歌开始成为真正的总导演,而张艺谋由于事情太多成了挂名招牌。
只看到名人效应的硬币一面,忽略了“稍有不慎,全盘皆输”的另一面:名人效应能引领出积极效应,也可能会成为一种不良标本。一向谨慎自律的张艺谋出现这种行为,实在令人痛心。
因为250万元,因为金钱和贴牌,而让自己苦心经营几十年的金字招牌瞬间毁掉,还要受到全国人民的批评和嘲讽。这个损失实在太大了。更重要的是,张艺谋品牌的无形资产,也会缩水很多。张艺谋这个买卖,真的成了“赔本生意”了!
还是那句老话,诚信、美德、责任等都是易碎品,一旦打破,很难复原。“天价宣传片”已经让张艺谋品牌出现了信任危机。沉默多时的张艺谋终于走到了前台进行“形象灭火”,“我很惊讶,我认为我个人需反思。” “我希望以后如果出现类似这样的宣传片的时候,我自己要认真对待,做更多的深入的了解,要对社会有一份责任,要调查了解清楚才接这个事情。” 这也不失为一种迟到的纠错和忏悔。希望这个纠错不仅是张艺谋的警钟,对于所有的艺术放纵,以及“贴牌生产”,都是一个慎重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