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明朝有"热水瓶"? 专家:造假手段低级而搞笑(图)

2012年08月12日 16:3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明朝有“热水瓶”?专家:造假手段低级而搞笑(图)
藏家所藏的一对“永乐青花热水瓶”
青花热水瓶底的款识也是一大争论点

  近日,一个号称“明代郑和用过的明永乐青花热水瓶”因出现在央视《寻宝——走进晋江》节目上而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时的“奇谈趣闻”。节目上,鉴定专家们直率地调侃说:“如果郑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喷嚏”;这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陶瓷史全方位的突破,太有才了!”对于瓶底的款识——“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 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台上的专家们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一般来说,没有把皇帝的帝号写上去的,明成祖、清世宗,没有这么写的”;“太监在以前也不叫太监”。众多吐槽的网友也认为,明代根本不可能出现热水瓶。

  无巧不成书。最近,有藏家在中藏网上“炫”出自己所收藏的一对明代青花热水瓶,其底也明确写着“明成祖朱氏棣皇帝皇宫御用 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字样。在一片质疑声中,一些瓷器专家却认为,明代热水瓶存在也合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专家们旗帜鲜明的争论吧。

  文图/记者 江粤军 实习生 夏月萌

  正方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

  元代就能烧造“热水瓶”

  谈论青花热水瓶之前,我先举个例子:考古学家从春秋时代的墓里挖出了一个“冰柜”,在争论阶段就有不少人断定那个时代不可能有,结果通过还原历史真相最终确证了它就是春秋时代的冰柜。因此,这种青花热水瓶的器型真出现在明代也不算离谱。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出自历史传衍,根本没有太多的创新发明。节目上的专家,单凭藏家展出的这件瓷器器型像现在的热水壶就说是赝品、是伪造,这种看法太武断了,完全是用主观的判断来否定历史文化的可能性。你在这个世界上才能活多少年?中国古代的历史绵延到现在多少年了?你凭什么就敢说这种东西古代肯定没有呢?

  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图行文”的国家,我很多次都讲到,中国有这么多的瓷器器型,就是为了呈现礼仪之邦的文化内涵,瓶子的形态本身就有很深的文化意义。譬如我要是用钟杯跟你喝酒,实际就暗示了今天我要教训教训你;我要是用喇叭口的玉壶春跟你喝酒,暗示了今天我让你畅所欲言,如果你说不清楚,那我就要收拾你。而从宋代开始,中国的文字里就有“提携”二字,热水瓶的器型应该就是从这两个字中衍生出来的“形”——我爱护你,所以我就像提着热水瓶一样走到哪儿将你提到哪儿,关照到哪儿。除了热水瓶的把,春秋时就有这样的器型了,为什么明代就不能有?而且,朱棣那个时代,将热水瓶的原理应用到瓷器上完全没有技术问题。不单是明代可以达到,元代就能达到了。我们可以看到,元代和明代有很多的双层杯,隔层的作用跟现在的热水瓶原理是一样的。同时,节目里的热水瓶,纹饰、绘画的“以图行文”含义和“数术学”的表现形式绝对是典型的明代永乐年间风格。它的把是象鼻把,意指万象更新;瓶上的宝象盾、莲花盾都是严格按照“数术学”来描绘的,现代人基本不懂“数术学”,伪造的话怎么能够这么准确规范?而且这个瓶的口是梅瓶样式,也符合那个时代的工艺特征。当然,要确凿无疑地断定这件青花热水瓶是否为明代瓷器,还得用手摸过或仪器测过,看看其有没有碳结元素,如果碳结元素已经衰竭了,那说明这件东西已有250年以上的历史了。

  因此,我最想表达的是,以现代的眼光直接否认以前存在的类似热水瓶的东西,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看一件东西是不是古董,要通过物理分析、文化分析、工艺分析等方面来综合评估,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中国收藏家协会民族艺术品委员会主任、瓷器专家孙欣:

  嘲笑青花热水瓶的专家无知

  青花热水瓶的“可笑”,其实反证了很多人对历史的无知和专家的不负责任,这种臆断甚至会导致大量国宝的流失,应引起深思和反思。

  很多人会觉得,青花热水瓶的器型过于现代,不可能出现于明朝。其实,包括节目的鉴定专家都不知道,明代同时期确实存在这种器型,只不过不是在中国,而是在西亚,属于典型的伊斯兰器型,在波斯地区早就出现了。虽然该地区的热水瓶器型主要是铜器,但我们都知道,永乐宣德时期,海禁开放,有了郑和下西洋,明朝和西亚的贸易通过海路连通起来,因此明代的瓷窑也开始生产销往西亚的产品。为了满足西亚地区的审美而生产相应的器型和纹饰,完全有这种可能。目前,伊朗、土耳其的皇宫还珍藏着大量明初瓷器,正是那一时期海上贸易带去的货物,青花热水瓶也许正是这种文化交流的重要证物。

  而被台上专家诟病的瓶底题款“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 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也符合明代习惯,因为中国历代皇帝,确实有些会在活着的时候就定好帝号的。所以,不能以“大部分情况”否定“特殊情况”,这种简单粗暴的经验论太不负责任。

  另外,现在很多鉴宝节目把东西放在离专家几米开外的地方,专家看两眼就直接判真假,得出来的结论恐怕也不太靠谱。我们鉴定一件瓷器一般要分四步走:辨真伪、定窑口、断年代和评价值。辨别真伪是前提,而这种鉴宝节目基本依靠传统的经验鉴定和“眼学”来完成最关键的辨真伪环节,其实是很不保险的。现在科学鉴定手段已十分发达,有了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这样的“高科技”,比过往的陶瓷成分分析鉴定可靠很多。陶瓷自然老化痕迹有很强的规律性,我们通过对陶瓷微观形态的观察就可以断定陶瓷的“年龄”。我认为青花瓷热水瓶首先应该经过陶瓷老化痕迹鉴定再拿到专家手上具体分析。

  我想,对于像青花瓷热水瓶这种大家从没见过的器物,专家们至少应该存疑,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则会导致大量民间国宝流失。

  反方

  故宫博物院陶瓷组副研究馆员黄卫文:

  造假手段低级拙劣而搞笑

  明代永乐年间根本不可能有青花热水瓶这种器型,这完全是造假者的臆造。造假者的这种行为,不仅低级拙劣而搞笑,甚至可以说,是对为我们今人留下了众多古代艺术杰作的先人们的一种侮辱。

  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器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景德镇陶瓷的主流产品,由于青花所用钴料和瓷器装饰绘画题材、笔法的不同,明代各时期青花瓷器往往各具特色,但终明一朝,青花瓷器发展的鼎盛期非永乐、宣德时期莫属,其传世精品—向被视为我国青花瓷器上的杰作。

  总体上看,永乐青花一改元青花那种繁密、雄健的格调,呈现出一种浓艳、凝重、古朴、典雅的艺术风采。其图案纹饰多以各种缠枝或折枝的花卉、瓜果为装饰,常见以缠枝四季花(梅花、牡丹、莲花、菊花)做主题纹饰,并以蕉叶、如意云、回纹、波涛等为辅纹,布局显得比较疏朗。此外绘画龙、凤纹的器物亦常见到,花鸟、人物纹的使用则较少。而青花热水瓶的纹饰做得比较呆板,真品的纹饰应该是很自然的,花和叶给人一种随风飘扬的感觉。而且青花热水瓶的纹饰那么复杂,跟永乐时期的疏朗特点不相符。

  另外,永乐青花的青花色料据说使用的是郑和下西洋时从伊斯兰地区带回的所谓“苏麻尼青料”,它是一种含低锰高铁的青料,由于含锰量低,减少了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出像蓝宝石一样鲜艳的色泽,而含铁量高,又往往会在青料使用浓重处出现沉入胎骨的黑疵斑点,这些黑疵斑点往往呈星状点滴晕散,迎光侧视或用手触摸,器物表面会有凹凸不平之感。这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被视为后世无法模仿的永宣青花瓷器的独有特征。

  永乐青花的器型多见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双系扁瓶(又称抱月瓶)、深身洗、大盘、大碗、碟、罐、钵、高足杯、小型竹节柄卤壶等。元代的典型器如方形扁瓶、多棱瓶、壶、罐,高50厘米以上的高颈大罐等此时基本绝迹。有些器形是元代和洪武朝所没有而从永乐朝开始的,如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扁瓶(抱月瓶)、扁瓢形瓶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波斯型执壶、带盖瓷豆、鸡心扁瓶等。其中有些显然是受了中东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而像青花热水瓶这种器型却是闻所未闻,让人捧腹。

  虽然明清时期在瓷器上书写朝代年款的特征始自永乐朝,但留存下来写款识的器物十分罕见,目前只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永乐青花压手杯上写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识。永乐之后明代各朝的官窑瓷器款识一般写为“大明某某年制”。而节目中出现的款识显然为拙劣的伪造,成祖为永乐帝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为在太庙中奉祀而追尊的名号,显然朱棣在位时不会有这一名号,而且目前在传世明清官窑瓷器中基本未见过书写宫中或朝廷衙署名款的器物。这种刻意把款识写得十分具体的做法是现代造假中常见现象,造假者似乎生怕你不往那个他想模仿的朝代去联想。

【编辑:罗攀】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