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拟举债千亿重造汴京盛景 被质疑凭什么豪赌
七朝古都开封现在决定来一场豪赌。赌注就是将其所拥有的宋文化遗产资源“搞大”——将开封市老城区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实景人文旅游胜地,重现北宋“汴京”时期盛景,同时要建设一座工业化新城。实现这一宏伟工程的前提是,十几万市民将在未来4年内从老城区搬离,仅拆迁费用就要支付至少1000亿元。而这仅仅是开封这项颇具想像力的“造城计划”的第一步。(8月12日《北京晨报》)
反对
破坏古城折腾民生
拥有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宋代文化资源的七朝古都,经济发展水平与历史声名却极不相称。对于开封市领导来说,确实很没面子。但是,没面子归没面子,这不是举债千亿元拆迁古城、重造北宋“汴京”,拿民生利益做赌注参与豪赌的理由。
虽说七朝古都的辉煌有历史记载为证,但是古城的价值靠大兴土木、复古才能证明吗?毕竟历史是给人铭记的,并非是给人仿制复原的。且不说拆古城建仿古新城,有毁文物买赝品之嫌。拆迁扰民、巨大财政负担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据介绍,开封市全年财政收入近50亿元,实现这一宏伟工程的前提是,十几万市民将在未来4年内从老城区搬离,仅拆迁费用就要支付至少1000亿元。再加上古城建设、仿古包装与工业新城建设,投资将更大。对于财政收入不到50亿元的开封来说,拿什么去撬动这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如何安置老城居民,如何保证千亿投资不影响民生利益,收取合理回报,都是开封“造城计划”面临的现实问题。
不仅是开封,近年来,打着发展的旗号,大肆举债,大兴土木的地方并不在少数。有报道指出,在我国662个城市、两万多个建制镇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城镇建设存在诸如“国际大都市”、高尔夫球场等政绩工程,其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负债。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招牌下,地方负债率过高,欠债不还,损害政府公信力,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叶祝颐
提醒
举债投资须划红线
开封市年财政收入不足50亿元,这一窘境不说在全国,即便在河南省也排名垫底。靠如此虚弱的财力,再造北宋“汴京”,唯一路径只有靠举债,别无其他任何选项。
现行《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尽管《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一审定稿时曾规定:“在整体计划之下,经批准,地方政府可以发债。”但是,《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时删除了一审稿对地方政府举债的松动条款,从严规范地方债务,只有财政部才有权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显然,开封“造城计划”重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在投资效益不太明朗化的情况下,银行也不会随意发放贷款。退一步讲,即便屈服于当地政府的行政压力,被迫发放贷款,按照现行利率,千亿贷款每年利息要超过开封市的全年财政收入。开封市即使财政收入全部用于偿还利息,恐怕也不够。
基于现实国情,我觉得,除立法禁止地方政府借债外,还应从两方面给力:一方面就是用严厉的问责机制,来倒逼政府告别借债投资,具体点讲,对各级政府的党政“一把手”和各级政府部门的“一把手”,按照债务的多少,形成原因等各项因素的叠加,来判定其执政能力的高低,是否可以升迁,是否该追责,甚至提起司法公诉等。与此同时,重新划分与调配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权来有效保障事权,使二者相匹配。倘若如此,我相信,任何一个地方政府也不会做出不着调的投资计划了。
吴睿鸫
质疑
凭什么如此豪赌
面对与历史荣耀不对称的经济发展现状,河南开封市政府力图找到有效的办法突破发展瓶颈,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以每年不到50亿的财政实力,去谋划需要耗资上千亿的“开新复古”工程,很有些蛇吞大象的意味。
“开新复古”的谋划是否广泛征求过市民意见?是否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是否经过市人大审议批准?这些问题理应搞清楚。
如此豪赌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经济发展、百姓幸福,还是为了捞取政绩资本?如果是为了前者,那么为什么要搞得这么急切,非要在这三四年内“为明知不可为之事”?
另外,耗资千亿的人造景观能带来巨额收益吗?人造古城的旅游价值与人文历史景观相去甚远,国内外游客一定会买开封的账吗?而且,重建“汴京”盛景非要政府披挂上阵吗?即便是要盘活宋文化旅游,也不一定非要政府出来兜底。杭州的宋城主题文化公园、浙江的横店影视城,不都是由民间资本参与运作的吗?如果真有开发价值,政府只需面向社会招商,自然会应者如潮。假如谁都不看好这摊子事,政府透支举市财政来亲自担纲,又能有几分把握?
谁来对历史负责?公元2012年的一道“开新复古”的政令,可能波及当地数十年的发展,一旦决策失败,这个城市以及它的人民将找谁问责?是本届政府,还是那几个乱拍脑袋的人?
拿城市来豪赌,绝非科学发展之策。千万不要图一时痛快而留无限隐忧,事关历史功过,决策者尚需三思。
李思辉
评价
冲动的文化啃老
旅游文化宋城的核心当然是原汁原味的宋文化,比如各种历史文化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景观等。可这些年来,开封和诸多城市一样,文化流失现象非常严重,除了个别著名古迹比如龙亭、铁塔、相国寺等保留尚好,更多文化古迹的命运仍然不容乐观。比如国宝级文物——开封城墙,不少地段随意毁坏的现象非常严重。再如开封汴绣的发展境况也不尽如人意。再看看开封市郊县的文化古迹,比如曹植墓、蔡文姬墓的保护等,更不容乐观。
在这种态势下,就算是政府有钱打造文化宋城,正如市委书记祁金立所言,要“开先”、“复古”,“北宋汴京”肯定围绕复古建筑下手。花费巨资搞所谓的复古建筑,因为没有原汁原味的文化灵魂,准确而言,根本不是真正的宋文化,将这种所谓的“伪文化”当作旅游经济的金字招牌,游客愿意来、会买账吗?特别是复古建筑的文化魅力已减弱很多的情况下,比如1993年,河南省中牟县投资1680万元打造“官渡古战场”,这个复古项目现在却成了荒草园。谁能保证开封的“北宋汴京”就一定能带来可观的“旅游经济”呢?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东辉认为,“当前,我们对需要悉心沉淀的文化投入还远远不够,很多都是表面工程。”这是很有道理的。
文化工程、文化发展不同于经济工程,文化发展更注重熏染、栽培,在无声无息中完成进步和升华,甚至需要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来完成积累和雕琢。这才是文化的重要特色:精神传承、精神互动和心理修复。开封市的“北宋汴京”却是一个“文化快捷动作”,要在短时间内打造出色的文化旅游名牌。这个大跃进还是违背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弄不好,反而会伤害宋文化。
耿银平
■三言两语
●开封准备举债重造北宋汴京城,引来一片谴责。我倒认为这个想法值得仔细论证。老城中的住户大多是低收入者,这个计划是他们改变生活的一次机会。可以整体规划、逐项展开,先易后难。万一在此过程中发现一个国宝级的遗址,开封就是另一个西安了。但要记住,当年宋徽宗也是在大兴土木之后丢了汴京。
——于左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汴京盛世也不是一两年内就能重现,建筑建好了,生活民俗能重现吗?……把全城百姓赶跑了来建一个全球最大的主题公园,却只是个有形无神的臭皮囊,开封领导真牛啊!
——王建一
●这个魄力雄心,真是吓死百姓。
——庄子与
●如果路修好一点,城市干净一点,开发出来一个像样的旅游城市,然后造福开封人民,花1000亿也是值得的。怕就怕又出现中饱私囊的现象,就跟高铁一样。
——王凯
●开封欲重建北宋汴京,西安再造“八水绕长安”。当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因素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时,不假思索的高层鸟笼式建筑似乎也达到一个临界点。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地域色彩,这是可喜的。希望那种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早日重归我们的生活。
——李亚
●听说开封将有大动作,重现北宋“汴京”盛景,那俺要去看看元宵灯会,也要去看看李师师的美貌。不过,要小心,如果遇上高俅咋办?遇上宋江哥哥咋办?遇上武松大侠咋办?汴京盛况大家知晓,刻意打造大可不必,自然而成最是美丽。不要把老百姓的钱掏空了,连西门庆也流眼泪了,那就没意思了。
——李山音
●我想去汴京、金陵、长安、 洛阳、北平、临安。
——王小攀
●此消息令我振奋!
——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