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呼吁取消悲情“七夕节” 另设“中华情侣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少女节”或“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专家冯骥才等人甚至呼吁将“七夕节”作为“中国情人节”或“中国爱情节”,对此,曾以“丑陋地理志”系列骂遍全国各省十多亿人,一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著名80后作家张一一今日在微博撰文表示反对,并呼吁取消悲情的“七夕节”而另设“中华情侣节”,引得网友奔走相告、莫名惊诧。
冯骥才称“七夕节”应称作“中国爱情节”
“七夕节”历来被视为“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与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分庭抗礼,而我国著名民俗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日前就表示,“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恪守双方对爱的承诺,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因此将“七夕节”作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七夕节”应称作“中国爱情节”。
“七夕节”被指“凄凉不相守”不合国情
对于“七夕节”的“中国情人节”或“中国爱情节”之争,80后代表作家张一一表示出了不同的看法。张一一在今日发表的《丑陋的七夕节》一文中指出,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唯有在七夕节这一天才可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一年中其它的364天却只能隔河相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像这种凄凉的不能相守的爱情,绝不可以美化为“胜却人间无数”。张一一认为,“七夕节”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明显不符,把“七夕节”设为“中国情人节”或“中国爱情节”的提法既不科学更不现实。
张一一呼吁设月老结绳之日为“中华情侣节”
针对当今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在我国大行其道、备受追捧的现状,张一一表示,要想捍卫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就必须设立我们自己的情人节,但不应该是“七夕节”。张一一认为可设我国民间传说中12月12日“月老结绳”之日为“中华情侣节”,以淡化和抗衡在我国泛滥成灾的西方情人节和圣诞节等洋节,“中国人应当树立一种自我文化保护意识,谨防被西方的舶来文化不自觉殖民”。
附张一一为“中华情侣节”所作的《中华情侣赋》:
中华情侣赋
张一一
曰中原、曰中土、曰华夏,皆为中华;曰连理、曰伉俪、曰秦晋,俱称情侣。千年之大国,亿万之子民,让世界瞩目中华;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为情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经》之婉约;岁既晏兮,怨公子兮,为《离骚》之情殇。斑竹一枝千滴泪,娥英二女堪夸;弱水三千取一瓢,宝玉一人何憾!不弃槽糠,宋弘回光武之语;相敬如宾,梁鸿配孟光之贤。苏蕙织回文,乐昌分破镜,是情侣之生离;张瞻梦炊臼,庄子歌鼓盆,为夫妇之死别。凤求凰,相如琴挑文君;识英雄,红拂夜投李靖。柳毅传书,良缘由夙缔;李渊射雀,佳偶自天成。待月西厢,崔莺莺私定终身;流露真情,卖油郎独占花魁。山伯英台,十八里相送;织女牛郎,七夕一相逢。汉武与景帝语妇,欲将金屋藏娇;韦固与月老论婚,始知赤绳系足。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凡我情侣,不可胜计。然我巍巍华夏、亿兆青年,竟崇洋媚外、逢迎西方之节日;舍本逐末、丢弃本土之文明!每每念及如此,每每痛心疾首,有识之士,无不扼腕,事犹如此,情何以堪?折磨累月,思虑经年,不禁拍案而起、振臂一呼,兹郑重决定倡议设立12月12日为“中华情侣节”,以淡化、区别、取代西方之情人节、圣诞节等,弘扬我中华儿女之志气,消化我亿万情侣之衷情。是日也,寄托“要爱要爱”、“举案齐眉”、“夫唱妇随”、“心心相印”、“传宗接代”、“男女平等”等多重美好寓意,亦为我古老传说中月老结绳之日也。消息传开,举国欢腾。怨妇痴男,喜上眉梢;红男绿女,额手称庆。鉴于是,“12 12”实为“中华情侣节”不二之选也。
躬逢盛世,又遇佳节;后湖之滨,锦绣潇湘。共和国六十三年冬,是为斯赋,祝世间光棍者不再孤独,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