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收藏人士揭鉴宝内幕:专家鉴定证书都是“浮云”

2012年08月24日 10:47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记者 张顺和 文/图)紫金锤砸碎的是冤魂还是真鬼?近日,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王刚在其收藏栏目中所砸的是真品还是赝品的争论引起极大关注。直到目前,事件还在持续发酵,没有一个定论。

  记者昨日走访厦门收藏人士获悉,在收藏界,谁的鉴定才具有权威性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真假难辨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而那些在普通藏家眼中奉为金科玉律的专家鉴定证书,在业内也常出现不被买账的尴尬。

  专家说是假画却在知名拍卖行拍得近10万

  真品?赝品?在收藏投资界,这始终是一个充满着悬疑的话题。

  去年,厦门资深书画藏家王九三看中了香港某拍卖行即将上拍的一幅唐云作品,他委托国内某知名拍卖行的专家朋友帮忙“掌眼”,对方看后说是假的,但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以6.2万元的价格拍下。去年年底,他将这幅作品送到国内另一家知名拍卖行拍卖,最终以9.5万元顺利出手。

  如果说,上述的经历还带着执着与幸运,可拍场中不时暴露出来的真真假假的问题的确有些让众藏家揪心。

  据一位厦门书画藏家透露,去年,在厦门某拍卖行一场秋拍中,一幅名家字画拍出了5万元的价格。但他感觉这幅作品很眼熟,可能出自他认识的一位年轻人之手。事后,他亲自从这位年轻人口中获得证实,那幅作品的确是他的伪作,而购买这幅作品,那家拍卖行仅花了5000元。

  “大拍卖行将真的看成假的多,小拍卖行将假的看成真的多。”厦门业内人士解释称,大拍卖行的专家们珍品精品见多了,那些虽出自同一名家之手但画得比较粗糙的作品,就容易被“看穿”。

  鉴定证书无权威行家和拍卖行其实都不买账

  鉴宝活动一直是众多民间藏家鉴宝的主要途径。厦门瓷器藏家林先生就曾参加过多次由专家收费鉴宝的活动。

  “鉴定只是想让自己心中有个数,其实,行家根本不看所谓专家鉴定证书。”林先生告诉导报记者,一方面是因为证书容易造假,其次大家对专家也心有疑虑。

  在拍卖行眼里,藏家提供的专家鉴定证书也是形同虚设。厦门定佳拍卖行总经理廖红燕告诉导报记者,每个拍卖行在征集时都会有自己的专家队伍把关,证书基本没用。而且,现实中带着证书的赝品也常有发生。

  在定佳去年的一次拍卖藏品征集中,一位藏家拿来一幅何香凝的画,说是在手中保管了20多年,并出示了一张专家鉴定证书。但经过专家小组的审核,明显是赝品,时间也不超过5年,用卫生纸压在印章上,可以沾上淡淡的红色印泥。

  除了鉴定证书外,一些知名鉴赏家的题签也有猫腻。厦门某书画藏家就亲眼见过,国内一知名书画鉴赏家收了藏家3000元,但这位鉴赏家在题签上只题这幅作品如何如何好,却坚持不题“真迹”两字。很明显,是他看出了书画有问题,只是不愿点破而已。

  售假拍假横行一句“看走眼”就可推掉责任

  近年来,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已远超股票、房地产,成为最火的投资领域之一。由此衍生的古玩鉴定机构、鉴宝类电视节目越来越多。而古玩造假、售假、拍假也愈演愈烈。

  “拍卖公司可不用对藏品的真假负责,是最大的弊病。”一位藏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几乎所有的拍卖会都会强调,拍卖公司在尽自己能力后,不会对拍品的真假负责。“尽没尽责谁知道?”他说,“古玩不打假”只是民间说法,在这一领域法律不应缺失。“毕竟大家玩的是收藏,而不是心跳和冒险。”

  “国外的鉴定师在数次错误地鉴定藏品后,业内都会永久封杀。而在国内这似乎行不通,往往一句‘看走眼’就可以推掉责任。”一位拍卖公司负责人表示,“拍卖吃的是碗良心饭,你不要信誉、不要脸,想怎么玩都可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谁敢保证赝品、高仿品不会流入市场。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