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遇真宫抬高费2亿引争议 仅为保护三座门
武当山遇真宫将就地“飞升”15米,这是一项创造世界纪录的建筑物“长高”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大的单体文物保护工程。包含复建在内的整个保护工程耗资将超过2亿元。此举遭人质疑:花费巨资只为顶升3个门,文物保护怎么做才算合理?
遇真宫面临淹没
遇真宫,武当山“九宫八观”之一,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敕建,距今恰好600年,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武当古建筑群之一。它相传为纪念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而建,主体建筑曾由中宫、西宫和东宫构成,西宫与东宫主体建筑早已无存,只留下东西宫门,中宫主殿真仙殿也在2003年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留下山门、宫墙等建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将使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而位于水库防护地带的遇真宫在170米水位线以下,面临被水淹没的危险。
耗资最大方案中标
武当山文物宗教局局长舒涛称,抢救遇真宫,国务院和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家研讨方案,形成三套保护方案,最终,耗资最大、工程难度最大的就地抬升方案中标。
该局副局长赵本新说,遇真宫历史上占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历经沧桑,几经“缩水”,留存至今仍有宫墙以内2.88万平方米作为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最后确定的顶升方案只包括山门和东西两座宫门。
实际费用可能超2亿
负责施工现场的生产经理戴占彪称,经过几次顶升,遇真宫西宫门目前已“长高”1.8米;东宫门也已顶升1米,重达4000多吨、顶升难度最大的山门,也将于9月初开始“飞升”。最终,东西宫门和山门都将被顶升15米,大大超过目前3米多的世界建筑物顶升纪录,整个工程将持续到明年年初。该项于8月初施工的顶升工程,是指将钢板做成的箱子从宫门下的地基穿过去,钢箱像托盘一样被千斤顶缓慢顶起,分别托起山门和东西宫门,直至设计高度后将支撑块固定即可。
记者看到,拆卸下来的建筑构件,都被编号堆放,等待回复原址复建。
遇真宫的保护包括土石方垫高、文物复建还原等工程,项目预算总投资1.85亿多元。赵本新称,实际可能要突破2亿元,其中顶升三个门的费用,约为2000多万元。而舒涛说:“据工程推进情况,估计总投资要达两个亿。”
现场一名来自陕西的游客说:“这样的保护和全部拆了重建有什么两样,还要耗费巨资来搞‘顶升’?”记者采访得知,耗资巨大的保护方案,有人说值,有人说不值。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文物保护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方案
三方案各有利弊
关于遇真宫的保护方案,曾引发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激烈讨论,专家们最初提出三种保护方案:异地迁建、筑堤围堰、就地抬升。
“异地迁建”不符合原真性的文物保护原则,虽然所需费用最低,但是最先被否定。
“筑堤围堰”是被普遍接受的保护方案:在遇真宫前筑一道长堤,与水库隔开。
赵本新称,第二种方案曾得到国务院的批复。但是,一些专家提出环境变化也许会带来虫害等新的风险,担心发生洪灾,文物可能遭灭顶之灾等问题。最后选择就地部分抬升的保护方案。
舒涛介绍,抬升方案曾有整体顶升15米。因遇真宫面积达56780平方米,专家担心任何一点状况都会造成建筑物整体坍塌而放弃。
据了解,等山门抬升后,再填土方等,遇真宫将就地“飞升”15米,水位抬高后,遇真宫除靠近公路一边为陆地外,其他三面都环水。
据新华社《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