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旬老人60年写200万字日记 欲身后捐献档案馆

2012年08月30日 11:32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参与互动(0)

  本报驻承德记者 尉迟国利 通讯员 尹秀敏 王钟霖 文/图

  60多年的时间里,平泉县八旬高龄的离休老人李维章,写下日记134本,200多万字,垒起来有1.5米高;写回忆录165篇,已达10余万字。老人的一生,恰似一部“近代史”,几乎覆盖了他所经历生活的各个层面。翻阅着他的日记,我们能看到平泉甚至中国的60年变迁,也折射出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状态。老人在日记里交代后事:“我60多年日记本、消费支出日记账、回忆录等上交平泉县档案馆。”

  老师一句话,他一生践行

  李维章1928年出生于平泉县杨树岭镇排杖子村,1985年入党,1949年2月参加工作。幼时的李维章求学经历异常艰难,先是在村子里和父亲读私塾,后来又考入内蒙古宁城甸子的优级学校,此后,平泉、承德、北京都留下了他求学的身影。

  说起记日记,李维章老人说,源于求学时一位老师讲的记日记的好处,“日记能让我们知道过去的某年某月某日我们在干什么,写日记教会我们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它能帮助我们珍藏回忆,让人思考生活,思考人生。”

  老师的这番话深深印在李维章的脑子里,从此他开始了记日记的生涯。

  1949年初,正在北京学习的李维章,看到国民党的末日即将来临,毅然离开北京,回到承德。

  1949年2月,在平泉师范培训班接受培训后,李维章坚持到农村一线搞起了土改。同年4月2日,李维章到平泉县第八区的一所小学做起了人民教师:“今天我已成为一名教师了,因此而自豪。早上看到迎接我的人群,心里异常的激动。”老人在日记中写道。

  1985年,年近六旬的李维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那天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这是我一直的追求,今天我终于实现了。”

  60多年写下200多万字

  从哪一年哪一月开始记日记,第一篇日记内容是什么?时过境迁,李维章老人已经记不得了。

  老人记日记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想起来了立马就记到本子上,读书看报他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也都抄录在本子上。

  1965年,为了响应当时的“到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李维章被下放到当时的高杖子公社任林业助理员。他在当时的日记中写道:“我是服务员,不是当官的。”老人来到高铺大队第八生产队蹲点,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

  那时老人下乡的地方有28条沟,沟沟岔岔都住着人家。老人在这里呆了4年,风霜雨雪、各种自然灾害,老人都有记录。

  1988年,李维章以副主任科员9级待遇离休,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老家——— 排杖子村。然而,老人的一切并没有因为离休而停顿下来,关心别人和社会、总想为别人做点什么,始终是他生活和日记内容的主题。

  60多年来,李维章写日记已达134本,有200多万字,垒起来有1.5米高,写回忆录165篇,已达10余万字。

  个人日记记录社会变迁

  李维章日记里都记载了些什么内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杂”。

  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邻里之间,从名人警句历史故事到养生之道反腐倡廉,无所不包。

  这些日记看上去比较杂,但却有一条主线,那就是以老人的生活、工作经历为主,完整地记录了一生。“1944年在平泉兴平学校读书时,学校的教导主任是日本人叫景山,他根本不把中国的学生当人看待。”“1946年去承德师范学习,国民党当局在学校发展党团组织。”

  ……

  老人的日记,恰似一部“近代史”,几乎覆盖了他所经历生活的各个层面。翻阅着他的日记,我们能看到平泉甚至中国的些许变化,也折射出大半个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状态。

  2006年4月16日老人的日记中写道:“1973年的4月16日,这房子上的梁,一晃到今天已经33年了,这33年发生的变化我都不敢相信。那时盖个房子,能用得起砖的有几家啊?!几间房子放上几块砖、铺上青瓦就算非常好的了。大部分还用土坯呢。再看看今天,哪家不是红砖绿瓦啊,这33年的变化太大了。”

  准备身后捐献给档案馆

  “我已进入了高龄期,体质一年比一年弱,思维能力一年比一年迟钝。但我还有一段路程要往前走。走多远不好说,但争取尽力走好,走得越长越好。”尽管李维章老人现在身体硬朗,但对身后事却做了安排。

  在2011年8月20日的日记中,老人写道:“我60多年日记本、消费支出日记账、回忆录等,是我多年积累起来的一笔精神财富,也是一部近代史,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也是不能复制的。家庭保管条件是不具备的,我决定上交平泉县档案馆。”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