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程曼丽:中国新闻社的精神和风格一以贯之

2012年09月06日 14: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程曼丽:中国新闻社的精神和风格一以贯之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在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

  (今年适逢中国新闻社成立60周年,由中国新闻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共同举办“新闻文风改革及‘中新风格’学术研讨会”8月31日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以下是与会者的发言。)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程曼丽

  首先祝贺中新社成立60周年,在这个时刻来探讨新闻文风改革和“中新风格”的话题,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新闻文风改革本身也是“走转改”的组成部分。

  新闻文风作为独立概念被提出和应用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发表的重要演讲,反对“党八股”被认为是有关文风问题的重要呈现。1942年8月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了《报纸和新的文风》的社论,认为建立新的文风是整风中的一件大事,是报纸和有关一切工作者应当倡导的事情,新的文风要有新的内容,生动活泼的语言,要打破固有的写作格式,才能让群众喜闻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延安整风中确立的有关文风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和践行。

  中新社是1952年正式发稿的,它主要是对外发稿,报道中国新闻。这样独特的历史和独特的定位决定了它在新闻文风上的特色。中新社成立以后,长期直接主管其工作的廖承志同志多次对采编人员提出要求,要求他们“根据对象讲话,和颜悦色地开展宣传工作,要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写文章口气生硬不好,这样只会把读者吓跑”。他强调:“从事对外宣传要内外有别,不要照搬照抄国内的一套”。中国新闻社首任社长金仲华在廖公这些讲话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新闻社稿件应该“短些”、“宽些”等要求,这对中新社新闻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中新社新闻报道,最突出的特色在于:

  1.报道在写作方面注重与海外读者的接近性,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报道。比如沿海的侨乡新闻,国内各个领域的重大新闻,在播发这些新闻的同时会充分考虑到海外华侨华人的接受习惯和情感诉求。

  2.充分调动各种新闻手段,尽可能地生动活泼,使海外读者喜闻乐见。昨天,中国新闻网刊发了刘北宪社长为中国新闻社作品集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他把中新社的报道特色提炼为“真实、客观、快速、平实、活泼”十个字,并把它们概称为“中新风格”,同时把“中新风格”和“中新精神”相提并论,并且阐述了其中的深层关联,对此我完全同意。风格是精神的外延,是精神的集中体现,“中新风格”以独特的新闻表现手法,充分诠释了中新社坚持中国立场,坚守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形象,弘扬中华文化的基本理念和精神。

  60年来,国际舆论环境和海外媒体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新闻社的采编人员也换了几代人,但中国新闻社的精神和风格却一以贯之地传承下来,并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目前,在对外传播方面,中国依然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新闻传播和舆论建构能力与国家快速发展还不相称,这使我们经常处于被动境地。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变被动为主动,是当今中国媒体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我们希望并乐见中新社以建社60周年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打破西方媒体的信息和舆论垄断、争取话语权、提升中国媒体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谱写新的篇章。

【编辑:庄百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