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就看不懂东方之门”透着偏见和傲慢
“没文化看不懂”为何不被认同?
□赵强
调侃苏州地标式建筑东方之门的网民发现,当地媒体刊发了一篇题为《没文化就看不懂“东方之门”》的文章,以一种反驳的口吻讨论了“东方之门”最近引发网友热议的现象。而东方之门官方微博则回应,网友吐槽是善意的,不认同该报的观点。(9月6日《南方都市报》)
这恐怕是这两天最欢乐的乌龙事件了。东方之门造型被吐槽像“低腰裤”,媒体赶紧出来反驳,为开发者说好话,岂料开发者不领情,反而对网民批评乐于接受。
按理说,该媒体的发言带有“官方性”。在东方之门遭网友吐槽、恶搞之际,为东方之门说好话,“帮腔”意味很明显,可开发商为何“不认同该报观点”?
这不是扮清高,“东方之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背后藏着设计者与民众的审美观纠葛。就事实而言,网民不待见,并不意味着,该建筑就没艺术价值。东方之门设计者自己也声明“未授意任何人把建筑欣赏与个人文化相联系”。从头到尾,开发商对网民态度是持欢迎的。但该媒体的言论,却将网民的调笑情绪、嘉年华气氛推向一种僵冷的敌意,拿“文化层次”说事,只会招致更多的批评声。
“没文化就看不懂东方之门”,透着偏见和傲慢,也是个伪命题。而东方之门官方之所以不认同,更多不是遵循艺术的原理,而是尊重了民意和市场。曲高和寡,门可罗雀,不是建造者所想要的。吸引公众关注,也能赢得市场。再者,市民们不可能有高深的艺术鉴赏理论,对东方之门调侃,无关“文化程度低”。
反观该媒体的声音,给吐槽者贴上个“没文化”的标签,却自讨没趣。归根结底,它陷入了一种“自我本位”的话语逻辑中。或许在它看来,东方之门的艺术水准颇高,符合建筑美学拿它作情绪宣泄的对象,是不理性的。可实质上,民众对东方之门的“成见”,只是基于朴素的观感。要消除他们的疑虑,当作充分的解释,而不是对公众话语攻击,否则只会制造更多的对立情绪。
网络时代,能接受网民批评,是种应有的素养。更何况,网民吐槽又不全然是坏的,许多都不乏调侃性或建设性,能够包容,并以其为镜,照出自身不足,加以改进,才是媒体和职能部门的理性姿态。审美分歧也许不易消除,但通过话语沟通,消除民众的疑惑,以及有包容网民戏谑的心,来获得公信力,却是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