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北京段遗产保护规划发布 2014年将申遗
我国将于2014年正式进行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为全面协调和长期指导北京段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并为北京运河遗产纳入大运河申遗工作奠定基础,北京制订完成了《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北京段)》,并由北京市文物局日前全文发布。
目前北京市域范围内仍存留大量运河遗产,其中河道总长约80公里,均已丧失漕运功能。
规划以“与运河直接相关、地上遗存可见、地下遗址可探、复建文物有审批手续”为筛选原则,最终确定40处物质文化遗产上报国家文物局,同时还确定了11项与北京大运河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规划对大运河遗产的保存状况进行了评估,认为具体遗产点保存状况普遍较差。为此,规划划定了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地下文物埋藏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共分为五类,一类建设控制地带内只准进行绿化和修筑消防通道,不得建设任何建筑和地上附属建筑物。地带内现有建筑,应创造条件拆除,一时难以拆除的,须制定拆除计划和年限。其他几类建设控制地带,也分别规定了建筑的高度、密度及形制。
规划还制订了大运河遗产的保护措施,包括为不可移动文物设置文化遗产保护标识,进行现状修整、防护加固、重点修复和环境整治等。
根据规划,未来大运河北京段将加强展示功能,确定了四大重点展示景点。包括:白浮泉、引水工程展示点;玉泉山诸泉与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运河水源与水柜展示点;积水潭(今什刹海)、运河水柜与码头展示点;通州城遗产群、运河古城镇与码头展示点。未来还将在有条件地区设置游船线路,比如开辟通惠河游船线路,并适当延长白河(今北运河)游船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