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纲四目"促使蒋介石产生第三次国共合作念头

2012年09月14日 14: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一纲四目”由毛泽东同志率先提出,周恩来同志归纳总结的。“一纲”就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则是:(1)台湾统一于中国,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一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促成两岸配合打“台独”

  “一纲四目”提出的国际背景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

  台湾的归属本来是很明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实际上已经解决。但是,19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后,美国开始试图托管台湾。但遭遇到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不约而同地反对,美国被迫改变了立场,放弃托管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派第七舰队悍然入侵台湾海峡,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装备难以逾越的障碍,武力解放台湾实际上已不可能。把本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复杂化。

  1958年,美国逼迫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以实现其“划峡而治”的图谋。毛泽东同志敏锐地捕捉到美国人的真实用意,站在战略的高度,改变了原来的先收沿海岛屿再解放台湾两步走的方针,认为把金门、马祖放在蒋介石手里,是对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支持。

  而台湾当局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陈诚、蒋经国等也更加坚定了“一个中国”的信念。蒋介石坚决不让美国人指挥其军队,甚至对美国记者明言:我们反攻大陆,无须美国直接参战;还公开发表谈话说,在是否撤退金、马驻军问题上并没有接受杜勒斯谈话的义务。

  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加大了对岛内外“台独”势力的打击力度,逮捕、分化“台独分子”和有“台独”倾向的人,取缔其组织和活动,始终不让“台独”势力成气候。

  蒋介石反对美国企图托管台湾与制造“两个中国”的客观作用,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1959年12月14日,周总理说:“民族立场很重要,我们对蒋介石还留有余地,就是因为他在民族问题上对美帝国主义还闹点别扭,他也反对托管,反对搞两个中国。”

  促成两岸默契反对分裂

  “一纲四目”的提出,促进了国共两岸默契配合,共同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企图。

  1958年8月23日,正值美国为了制造“两个中国”而竭力劝说蒋介石撤退金门、马祖之际,我军开始炮轰金门,海峡炮战自此开始。当蒋介石得到我军炮轰金门的消息时,连声说:“好!好!好!”因为这正是蒋介石拒绝撤退金门、马祖的最好借口。

  为了贯彻“一纲四目”主张精神,10月25日,我方向驻守金门的国民党部队宣布:今后,“单日打炮,双日不打”,“以利你们长期固守”;在给养方面,你们“如有不足……我们可以供应”。为了反对美国迫使蒋介石撤退金门、马祖,海峡两岸默契配合,虽然后来炮战依然硝烟弥漫,但双方都不打对方阵地与居民,都只打对方海滩。

  1961年下半年,美国采取了拉陈抑蒋的策略,邀请陈诚访美,离间蒋氏父子与陈诚的关系。毛泽东、周恩来洞烛美国之奸,决定以加强台湾内部团结作为当时台湾工作的重点。周恩来坦诚地向台湾建言:应加强内部团结,也就是蒋氏父子与陈城的团结;要把军队抓在手里。

  在陈诚访美期间,美国政府将自1955年以来中美大使级谈判记录给他看,以达到拉陈之目的。陈诚看后曾对人说:中共拒绝美国的做法,不受奸诈,不图近利,是泱泱大国的风度。他说,他也要站在维护祖国统一的立场之上。陈诚还表示:国民党也要向历史作交代。返台后的陈诚向蒋介石汇报了访美经过。

  蒋介石在稍后的国民党八届四中全会的讲话中表示了维护一个中国,反对分裂祖国的立场。

  “一纲四目”影响深远

  “一纲四目”的提出,还促使蒋介石产生了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合作的念头。

  在“一纲四目”主张的感召下,蒋介石于1956年曾选派宋宜山来到大陆进行国共再次合作方面的“摸底”;1975年春节前后,他还秘密嘱托台湾“总统府资政”陈立夫,通过秘密渠道邀请毛主席访问台湾。陈立夫接受这个秘密嘱托后不久,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说:他们“欢迎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开创(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一国两制”构想,其内容与“一纲四目”主张十分相似,可以清晰地看出二者的演进关系。

  (郝保权)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