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非遗生产性保护不排斥现代手段 关键是把握"度"

2012年09月19日 13: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产生于农业时代的传统手工技艺如何在当下形成有效需求,使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活动具有可持续性,并得到传承和发展,是一个令很多非遗传承人和相关从业者感到困惑的问题。

  生产性保护不能简单产业化

  在日前闭幕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国家级非遗项目成都漆艺传承人李扬平介绍说,制作漆器的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刷在胎上,自然风干后再刷一层,刷漆至少80层至100层,这个过程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然后再进行手工雕刻。可是,现代化、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介入后,天然的漆演变成聚氯乙烯,不再用一层一层地刷、一刀一刀地雕刻了,而是做一个模具把红色的聚氯乙烯灌进去,一秒钟生产一个。这样制作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随处可见。

  目前,市场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粗制滥造现象令人忧心。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举例说,七夕节来源于甘肃省西和县、浙江省温岭市石塘、广东省广州市天河等地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乞巧节,包括流传于山西省绛县、 山东省沂源县、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牛郎织女传说。七夕节牛郎织女传说包含反对包办、自主婚姻、爱情忠贞、女性乞巧仪式、比赛巧手活动等文化元素,以七月七上弦月、天河(银河)、鹊桥(鹊鸟搭桥)、牛郎、织女、幼年儿女、老牛等为标志。“而现在网络上的七夕节图片中,浪漫的鹊桥改换为一桥飞架,鹊鸟换成仙鹤,七月初七上弦月改成十五的满月,人物服装也没有显示出牛郎织女特征。”乌丙安说:“只有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遗项目,才能生产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任何利用非遗项目进行生产的做法,都必须尊重其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

  对此,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刘德龙也认为,非遗的生产与传承从来就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生产性必须服从保护传承的需要,开发决不能改变非遗的内涵,“它需要的是坚守、耐心,甚至是对文化的一种执着。”

  传承与创新并不矛盾

  国家级非遗项目东阿阿胶具有3000年的历史,如何让古老的技艺在今天传承发展?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说,作为我国中药传统生产工艺的典型代表,东阿阿胶传统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包括洗皮、化皮、熬汁、浓缩、凝胶、晾胶等50多道工序,其中挂旗、砸油、吊猴、醒酒等关键技术全部由手工完成,这是生产性保护的核心。

  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护非遗,非遗可以适当地加入机械化制作,也可以在特别用料上有所创新。但是,技艺类非遗必须保留本真的材料、传统的工艺和手工制作三个核心内容,这些都不能丢失了。

  近年来,东阿阿胶在生产上进行了一系列科技革新。他们联合国内30多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研发机制,今年又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研究开发服用、携带方便的阿胶新剂型,让这项千年阿胶技艺跟上时代步伐。

  这样的创新,是否会影响非遗的传承?刘德龙表示:“传统工艺源于生产实践,如果固守传统、不知变通,会导致其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与群众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广义的生产性保护应该也包括本体保护之外的衍生性的保护,可以把生产性保护分为技艺本体保护与衍生性保护两条并行的路径,本体的保护是核心和基础,衍生性保护是利用与开发,遵循不同的原则与规律。”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刘托说。他特别提到,传统技艺的价值不只在其产品,更在于其技艺本身,而技艺本身也同样具有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同样能够消费。

  生产方式要把握好“度”

  传统手工产品生产中现代工业和机械化手段如何介入?对于介入程度的把握或者说现代生产手段介入的“底线”应该如何看待?王海霞认为,不能完全排斥现代工业和机械化手段的使用,但是要以不伤害产品的核心技艺和真实性为原则。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我们所谈及的保护传承的对象是那些传统的、原生态的作品,坚持使用本真材料、传统工艺和手工制作。我们所要创新和发展的对象是有别于上述对象的产品,它是创新发展的对象,是以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核心的产品。”王海霞说,非遗的创新主要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原生态作品直接转化而来的产品,主要是通过其题材和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改变来完成,但仍是采用传统技艺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川泸州油纸伞为原型设计制作的吊灯、由羌绣衍生的“一针一线一生”品牌的产品等,都是这种形式的创新。另外一种形式是从非遗项目中,抽取出艺术元素和图案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形成新的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创意产品。“保留传统文化的吉祥意蕴,把中国文化的人文元素与国际时尚元素和现代感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是创意设计的核心。这就要求设计师既要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审美特质,又要懂得国际时尚和流行元素,了解现代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且要具备市场经验。”王海霞说。

  (王立元)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