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性考古工作者为兵马俑增添“柔情蜜意”

2012年10月09日 0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2009年6月13日,考古人员对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进行发掘,这是其沉寂24年后迎来的第三次考古发掘。  

  中新社西安10月9日电 题:兵马俑的“柔情蜜意”

  中新社记者 冽玮 张珂

  在秦始皇兵马俑“身旁”,活跃着一批女性考古和研究者。她们的工作为玄衣如铁的兵俑增添了一份“柔情蜜意”。

  在中国内地,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挖掘现场,她们正在改变以往考古研究大多是男性的现状。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许卫红,是第一个带队发掘秦兵马俑的女性考古工作者。她说:“喜欢考古,即便在犄角旮旯也能自得其乐。”

  在她眼里,与真人一般大小、威风凛凛的陶俑,是“大一统”象征,也是横扫六合之秦代武士的缩影。

  许卫红1989年初入秦俑馆,参与三号坑考古挖掘。当第一缕翠绿经过她的铁签钻出泥土时,令她欣喜不已。“看到陶俑衣服上鲜活的色彩,因为缺乏有效地保护手段而消失,又有许多无奈”。

  她坦言,30多年前,发掘至一号坑的陶俑层才开始着手考古研究,许多陶俑层上面的历史痕迹均被忽略。

  从秦俑馆办公区至一号坑展厅,一条林荫小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走过了她的韶华时光,也印证了三代考古工作者的成长。

  田静从事的是秦俑研究,她常常独自在千年时光里穿行,掘开陈泥,拂去黄土,用沉睡的碎片,试图恢复一幅远古拼图。

  实验室里,她端详着一个正在修复的陶俑。“这是百戏俑坑新近出土的巨人俑,身高为2米2,脚长32厘米。如果算上头部高度,这个陶俑身高达2.5米,堪称秦代的巨人。”田静说,该陶俑的脚掌,要穿54码的鞋子。

  田静撰写了《秦俑艺术论集》、《秦宫廷文化》等大量专著。她说,陶俑身上多有亮紫色,这种颜料的主要成分硅酸铜钡只有在超导材料的衍生物中才能发现,如何出现在秦朝?“秦始皇崇尚炼丹术,方士们遍寻材料,造出这种颜料,实属偶然中的必然。”

  相比低调的秦俑研究,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主任庞雅妮的海外展览旋律很“高调”。

  她清楚地记得,秦兵马俑在美国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时,参观券上写着,“花了2000年时间才找到!你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看到!”

  1976年春,秦兵马俑随“中华人民共和国青铜器展”赴日展出,拉开秦俑海外出展的序幕。截至2011年底,以秦兵马俑为主题及包含秦兵马俑的文物海外展览已超110次,足迹遍布5大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观众逾千万人次。

  庞雅妮告诉中新社记者说,秦俑海外展览已形成从筹展、包装、运输、布展等一系列专业化运作流程,为秦俑长期、不间断地进行海外巡展提供保障。

  她透露,打包时需要用特制绳索牢牢捆住兵马俑的上半身和膝盖;运输时,使用防震、恒温的文物专用运输车,时速不超过每小时60公里。

  从1992年开始,秦兵马俑多次赴台湾展出,宝岛观者如潮。2000年在台北展出84天,逾100万人参观。

  令庞雅妮记忆犹新的是在新加坡的秦俑展,当地华人倾城而出,一些华裔子弟表示,这些“秦朝武士”拉近了他们与祖先的距离,同时也为自己的黑头发黄皮肤深感骄傲。(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