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言致信恩师:青史留名还是作品

2012年10月16日 19: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网友热议:莫言的“后诺贝尔奖时代”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马海燕)“获诺奖确实像件大事,但绝没大到媒体渲染的程度。等尘埃落定之后,真正能够让一个作家青史留名的还是作品,对此我十分清楚。”中国作家莫言16日在给恩师的信中,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对媒体“轮番轰炸”的清醒。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余波仍在继续。莫言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当日举行座谈会祝贺其获奖。还在山东高密家乡的莫言并未到场,他致信表达对母校的感谢。莫言在信中说,“虽然我在学识上愧对师大硕士的名号,但情感上一直认为自己是师大的学生。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为师大争光。”

  莫言1988年参加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共办的创作研究生班,1991年至1994年在该校文学院教授童庆炳的指导下写作论文《超越故乡》,并获得硕士学位。童庆炳说,莫言从一个农村孩子走上文学道路到最终获诺奖,与他的勤奋分不开。他的小说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艺术特点,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称其“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童庆炳认为,莫言作品的独特部分在颁奖词中并未完全体现出来。莫言仍是中国山东的莫言,他不是照搬西方的魔幻主义,他的文学起步是写实,他的作品是对中国“五四”以来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开拓。

  北师大文学院原院长程正民参加了1994年莫言的硕士论文答辩,他印象深刻的是莫言在文中提到的“超越故乡”、建立“自己的文学共和国”的理想,“莫言那时就认识到只有思想的超越、哲学的超越,才能拿到通向世界的通行证,现在看来他做到了”。

  从1981年开始写作《春夜雨霏霏》,31年间莫言笔耕不辍,接连创作了《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蛙》等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分量颇重的作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表示,莫言的文学之路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同步,他开始写作时正是大量西方文学流派被引进介绍到中国的时候,正是在不断跟世界交流和接轨中,中国文学开始走向世界。

  白烨说,“莫言圆了中国人的文学梦,莫言圆了中国文学人的诺奖梦。在当代社会文学处境尴尬的环境下,他重新燃起人们对纯文学的热望,他对纯文学的引领激励将会超出人们想象。”

  谈到750万元人民币奖金的用途时,莫言坦言,“想在北京买套大房子。”著名作家李洱对此深表理解:“莫言是在北京生活的作家中少有的没有独立住房的人,少有的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一两个月前他还在为一些非常琐碎的生活问题而烦恼。当然现在他没有这些问题了,不管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都让人高兴。”

  鲁迅文学院研究员、著名评论家何镇邦笑言,自己也因为莫言获奖忙起来,开会、写文章、接受采访都是谈莫言。“莫言获奖让人感到文学还有点奔头,即将关张的文学刊物又活了,我们搞文学的人都要感谢他。”(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