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诺奖评委:我们不会让文学奖变为“文学和平奖”

2012年10月24日 11:1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谢尔·埃斯普马克。 资料照片

  记者 许光耀

  眼前这位82岁的瑞典诗人西装笔挺,精神矍铄。作为瑞典学院终身院士,谢尔·埃斯普马克此次来沪,一方面是为瑞典的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丁·松和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作品站台“吆喝”,同时也顺带向中国读者推介自己的长篇小说《失忆的年代》第一部《失忆》的中文版。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18位评委之一、评委会前主席,谢尔此次中国之行,难免要面对莫言引发的“诺奖热”。

  “中国文学在瑞典一直很受关注。”谢尔说,中国的许多当代作家都是瑞典学院欣赏的对象,“比如北岛、余华、李锐等,我们非常熟悉他们的作品。”谢尔告诉记者,1936年学院曾考虑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被鲁迅婉拒了。“鲁迅去世后,学院讨论过的东亚作家还有林语堂等,沈从文也曾离诺贝尔文学奖一步之遥。上世纪60年代,院士们又开始关注亚洲作家,但当时争议很大。这种争论持续了7年,一直到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在这7年里,许多被关注的亚洲作家相继去世,比如中国的老舍。”

  谈到莫言——这位谢尔非常喜欢的作家,他的话立刻多了起来。“中国媒体把我们颁发给莫言的获奖词翻译成‘魔幻现实’,我不喜欢。‘魔幻现实’是一个过时的词,容易让读者把莫言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作品联系起来,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获奖词原意是指莫言的作品具有幻想、幻觉的特质,而并非魔幻。”在谢尔看来,莫言虽然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及其他一些西方文学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回归到了中国传统的叙述方式。“莫言讲故事的方式是地地道道的传统中国方式,就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样。但他同时也将这种方式与国外写作手法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叙事手法。”

  谢尔认为,莫言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高密。“在他创造的高密县,出现了沙漠、高山这些真实的高密所没有的景色。里面的人也并非现实中的高密人,而是囊括了世界上各种类型的人。高密不再是一个小县城,而是一个微缩的世界,是历史、空间和人物的凝聚。莫言所做的,就是带领读者去体验这个世界。”谢尔表示,正是莫言作品独特的文学价值让他获得了本届诺贝尔文学奖。

  外界对于莫言获奖有诸多猜测,对此,谢尔笑着说:“文学价值是我们评判一位作家能否获奖的唯一标准。学院里所有的决定都是由18个院士共同决定,没有人可以单独决定一件事情。”谢尔认为,一些猜测源自外界对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制度和程序的不了解。“每年2月到5月,我们先从全球200位被提名作家中选出二十来人,到5月底再筛选出5个决选名额。6月起,院士们开始放假,而他们的假期作业就是看这5名作家的全部作品。这5个名字,只有这18个院士知道,他们必须守住秘密。到9月开会时,所有院士都已看过作品,经过3周激烈讨论,最后由全体院士投票决定今年的获奖者。”

  谢尔坦承,莫言获奖在中国所引发的诺奖热,是他始料不及的。“有人说我们把将颁给莫言,是因为我们预料到这个奖会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这是完全错误的。”谢尔表示,“我们不会让文学奖变为‘诺贝尔文学和平奖’。”

  谢尔与不少中国作家是朋友,他见过艾青、丁玲,还在上海和巴金聊过天。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开始走向世界,但谢尔坦言,中国文学中被翻译成外语版本的还是太少,“在去年瑞典出版的1万多种书中,有3000种是外国文学的瑞典语翻译版,但其中只有2种是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家是作家最好的朋友。没有翻译家,作家就不可能走出自己的国家。”谢尔表示,莫言获奖后,中国文学在国际市场上会更受欢迎,这会让更多出版商愿意翻译中国文学作品。

  新闻链接

  诺奖评委沪上“解密”——

  鲁迅最先被关注 但他婉拒荣誉 沈从文通过初评 但揭晓前辞世

  据新华社上海10月23日专电 曾17次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瑞典著名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23日在上海独家“解密”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文坛秘史,即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中国文学大师为何无缘诺贝尔文学奖。

  82岁的谢尔·埃斯普马克是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五人评选委员会成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一时期,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会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作家,其中也包括中国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说,中国文豪鲁迅最先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所关注。然而,当委员会辗转通过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以及中国语言学家刘半农,以“非官方的途径”去询问鲁迅先生是否愿意被提名为候选人时,鲁迅以“配不上诺贝尔奖”为理由婉拒荣誉。

  “1968年,中国作家老舍也有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谢尔·埃斯普马克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诺贝尔奖评委会正在考虑颁奖给一些亚洲作家,但激烈的讨论却持续了六、七年,在此期间一些作家陆续辞世,其中就包括1966年去世的老舍。

  在中国作家中,曾经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是沈从文。沈从文于1988年5月在北京辞世,距离当年诺贝尔奖评选揭晓仅剩几个月。“诺贝尔文学奖只能颁给依然在世的当代作家。事实上,沈从文已经非常接近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沈从文不仅获得提名,而且已经通过初评,出现在仅有5位作家名字的‘短名单’上。有足够多的信息和证据表明,中国作家沈从文是当年最受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成员喜爱的候选人。”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