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火烧圆明园只是灾难的开始:军阀搜尽园中建材

2012年10月30日 13:4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围绕圆明园的话题似乎格外的多。圆明园流失的文物在英国拍卖,预计拍出高价;“圆明园首届金秋皇家文化节”开幕;“数字圆明园”发布,重现昔日胜景;圆明新园对游客免费开放。一时圆明园又成为了公众焦点。

  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国人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它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于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可以说没有哪一座园林像圆明园这样为国人所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万园之园”身后却有着更耐人寻味的故事。

  烧炕取暖法让清代宫廷火灾剧减

  圆明园为什么到1860年才被烧?这个问题问得好像有点奇怪,但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北京是明清两代王朝的帝都,可是今天还能见到多少明代的宫廷、园林建筑?它们都哪去了?答案是很多都被烧毁了。

  明代宫廷火灾多,尤其是永乐、正德、嘉靖、万历年间的数度大火,无数宫殿、园林毁于烈火中,甚至累及造成全国性的灾难。因中国古代多木质建筑,皇城内木质结构尤多,房屋高大,稍有不慎,往往星火酿成大灾,势不可挡。北京地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必须烧火取暖,这就成为了火灾的一大火源。

  到了清代,火灾也偶有发生,但规模、频率、损失相比于明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原因在于,满清崛起于关外,在辽东苦寒之地生存,御寒取暖是个大问题,生活中他们学得了“烧炕”的独特本事。

  满人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为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而且这种火道还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其他人睡觉的炕下面,形成了“暖炕”与“暖阁”,使整个宫殿都感到温暖如春。

  道光皇帝曾有一首诗,详细描述了地炕结构。诗曰:

  花砖细布擅奇功,暗热松针地底烘。

  静坐只疑春煦育,闲眠常觉体冲融。

  形参鸟道层层接,里悟羊肠面面通。

  荐以文茵饶雅趣,一堂暖气着帘栊。

  这种坑道取暖极大地减少了火灾发生的概率,很多宫殿、园林因此得以保全。集南北地域、东西国度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圆明园也不例外,它可以在长达一百五十余年间不断地得以修缮和发展,得益于其安全良好的供暖系统。

  “火烧圆明园”历史并没那么简单

  谁“火烧圆明园”?这个问题连小孩子都知道:1860年10月在英法联军司令额尔金勋爵的命令下,侵略军火烧了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皇家园林——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当然没有错,但历史并没那么简单。

  英法联军在攻入北京之前曾有过休战,联军派遣以外交官巴夏礼为首的谈判队伍与清廷和谈。但以僧格林沁为主的朝廷官员曾折磨来使。在英、法的强烈要求下,清政府才释放了幸存的19人。这成为联军放火烧掉中国皇帝夏宫的一个主要借口。

  在放火烧圆明园之前,额尔金在北京张贴了告示,说明了烧圆明园的原因和预定的放火时间:“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之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即使要报复,又何必抢掠?显然,英法联军是以此为自己洗脱。

  谁为英法联军引路有待考证

  按照清朝官方史料记载,是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孝拱为英法联军引路,并指挥那些士兵如何放火。但这一说法有待考证。

  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其实并不需要有人引路,当时清军且战且退,一路退至圆明园。所以如果要说是谁引的路,那就是清军自己了。恭亲王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我军不战而溃,败兵纷纷退至圆明园,夷匪亦衔尾而来。”英法联军就是这样到了圆明园的。

  英法联军在放火前先进行了两天的抢劫,掠走了大量珍宝。当然也不能否认,当时驻守西郊的一些八旗兵的散兵游勇以及地痞恶霸也去了圆明园……局势平息后,这些文物珍宝大都被清廷收缴回。

  圆明园成为废墟火烧只是第一劫

  更令人难过的是,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人类文化遗产在1860年受到英法联军的“火劫”,只是灾难的开端。当时珍贵文物遭抢夺、绝大多数建筑被烧毁,但山形水系并未被破坏,方壶胜景、蓬岛瑶台等多处水中景观还相当完整。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清政府对圆明园再度失去控制。园内大小树木被砍伐殆尽,建筑、木桥的柱子遭锯断。躲过英法联军洗劫的幸存建筑物被拆毁,但山形水系幸存。

  清帝逊位后,进入北京的军阀,把圆明园作为建筑材料场,能做建筑材料的东西几乎全部被搜尽。后来在北京主政的张学良为其父建陵园时,就曾命人从其中拉走诸多石料。经过此劫,一些残存建筑全成过眼烟云。

  民国时期,一直幸存的圆明园山形水系遭到“土劫”。农民曾住进圆明园,为发展生产、建造房屋,他们挖山取土。20世纪80年代初,2000多户人家住在有耕地、工厂、打靶场的圆明园里。至此,整个山形水系被破坏。

  后经多年努力,国家收回了原属圆明三园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使用权,园内全部住户和绝大部分驻园单位迁出。2000年,《圆明园总体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

  ■文/陶淘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