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周大新:莫言获奖是作家蓬勃的原创力的胜利

2012年11月05日 16:01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作家眼中的莫言

  莫言的小说多乡村题材,莫言获诺贝尔奖后,关于乡村、乡土话题引起人们热议。前日,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周大新来到辽宁文学院,在辽宁首届长篇小说创作研讨班讲座结束后,针对人们热议的乡土、文学等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他。

  有人认为,莫言获奖是沾了乡村题材的光。那么,是否以乡村为题材的创作更能体现出当下中国文化精神?周大新认为,文学创作、获奖关键不是写什么题材的问题,而是怎么写。 “莫言是一位优秀作家,莫言写乡村与其生活经历、文化姿态有深刻的关联,他始终把写人性作为重要主题。 ”

  周大新出生在河南农村,其乡土题材小说多以豫西南盆地作为背景,表达出对农村生活的独到见解,如他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湖光山色》。

  近年来,都市题材小说创作增多,莫言获奖能否激起乡土文学的创作热情?对此,周大新说,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开始在城市生活,他认为以后都市题材小说会越来越多。 “但‘乡村中国’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乡村生活是中国当下大部分人还在过的生活。虽然很多人在城市打工,但是他们每年还要回到乡村种地、收割。在城市里他们没有房子,没有根。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天气、土地的收成。 ”

  周大新亦如此,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仍关心家乡庄稼的长势。周大新说:“我无法摆脱土地给我的记忆。 ”他描写乡村不仅是为了表达情感、记录土地,也是责任。

  在谈到中国作家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时,周大新说,作家写作时,肯定不是为了走向世界而写作。一个真正的作家,他的写作首先是为了走向自己的内心生活,而且在反省的意义上忠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生活。至于这部作品能不能走向世界,不是作家要考虑的问题。

  有人说,莫言的作品得到世界的关注是借电影的光,比如《红高粱家族》被张艺谋拍成《红高粱》,并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白狗秋千架》被导演霍建起拍成《暖》,《师傅越来越幽默》被改编成《幸福时光》。但周大新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莫言获奖是作家蓬勃的原创力的胜利。从上世纪80年代的《透明的红萝卜》到2010年的《蛙》,莫言在创作中形成了个人标识强烈、复杂多变、难以复制和模仿的文学气质。

  周大新说:“作家不但要思考自己的人生,关注个体命运,同时也必须关注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我们的民族经受了太多太重的苦难,数次沉浮,现在终于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精神中有一些宝贵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韧性’。 ”

  记者/杨 竞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