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行业分享莫言红利 书刊印企紧急订购设备
中国有一个奇怪的国情,就是红一个人,能带动一批产业。就拿莫言来说,他获奖了,人红了,不仅带动了东北的粗粮产量、莫言家乡的旅游业,还拉动了全国的图书印刷量、养活了一些中文翻译机构。尤其是出版产业链——带动了出版社、纸厂、印刷厂、印刷耗材的销售业绩……前两日就有一位印机商高兴地说,因要赶印一批莫言的图书,这几天总是接到印厂的急购电话。也有业务员抱怨,有订单送到印厂,可人家都在每天加班加点地赶印莫言书,无暇顾及。还有印刷耗材供应商暗中窃喜,印厂一忙,耗材的销售也是紧急跟进。印刷厂则感叹3天之内找163吨纸张现货,却还要补纸。“莫言,印刷机正在为你轰鸣!”这是上海、山东、广东等部分大型书刊印刷企业在莫言获奖之后的生产繁忙景象。
莫言效应让印刷行业分得一杯羹,这也是莫言2012年给书刊印刷企业计划外的一个大礼包。欣喜之余,却为一个现象而感叹:一边是莫言的图书订单纷至沓来,一边是书刊印企紧急订购印刷设备,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这还来得急吗?试想,待机器运来,再进行安装和调试,怎么也得个把月,待大好时光过去,大批订单还会耐心等着你印厂按部就班地印刷吗?
书刊印刷市场本就竞争激烈,谁会容忍企业在市场上慢三拍?这又使笔者想起一个问题:对市场的准确研判。出版社若早下订单,印刷厂加紧赶印,赶上第一波市场高潮,图书一定大卖;若错过第一波高潮,即使印刷厂每天加班加点地赶印,恐怕也是热饽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出版社会失去多少销售额?要知道这个时代消费者的关注热点持续不了多久;若错过第二波高潮,眼看着别人家的书早已铺天盖地,你的书只好扎堆躺在库房里,闹心的可就不止是出版人了。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印机商,他们多年来致力于国内胶印市场,将国产胶印机做到国内最好水平,如今搭上了莫言这趟车。正所谓,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悄悄眷顾了有准备的人。
莫言获奖引发的产业效应延伸到了印刷界,救活了一批印刷厂,但这种热潮能持续多久?靠天吃饭不是长久之计,现买现卖的经营方式实不足取,若想在市场上抢占先机,还需要企业有备而来。既然莫言给了印刷产业链这么大一个礼包,不妨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莫言书。
(紫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