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优秀翻译人才稀缺 陕西文坛呼唤名翻译陈安娜

2012年11月09日 11:11 来源:西安日报 参与互动(0)
优秀翻译人才稀缺陕西文坛呼唤名翻译陈安娜
陕西省翻译家协会主席安危。

  莫言获得诺奖,其作品的翻译者、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功不可没。可以说,对中国文学而言,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之一就是恰到好处的翻译。眼下的陕西文学界,并不缺少好作品,但记者走访多位省内翻译家后获悉,陕西文学要想扩大国际知名度亟须越过翻译这道关。

  虽然近来随着陈安娜、马悦然等翻译家的广为人知,文学翻译备受关注,但记者走访了我省几位翻译家了解到,在此之前,文学翻译其实属于“不怎么招人待见”的边缘学科,而且其中多数翻译都属于英译汉,汉译英则是“边缘中的边缘”。

  难度有多大?

  文学翻译相当于再创作

  今年已经70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安危是陕西省翻译家协会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英译汉和汉译英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首先体现在数量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文学翻译主要集中在引进上,也就是把外国作品翻译成中文,而把中国作品翻译成外文“带出去”的少之又少。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两者的难度差异实在太大。

  “要完成一般文章的英译汉,基本达到英语中等水平就可以了,但要完成作品的汉译英,难度就要大得多,要求也要高得多。具体到文学作品的翻译上,那难度又要再上一个台阶,至于想要独立完成一部作品的翻译、审校和最后的定稿,能达到这个水平的更是少之又少。”安危这样总结道,“汉译英比起英译汉,难度要大上几个等量级。”安危告诉记者,在自己近20本译著里,也只有1本是汉译英。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不仅要面对中外文化差异,还要面对中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差异。省翻协副秘书长高敏娜是位年轻的翻译家,曾参与了《青木川》英文版的翻译,她告诉记者,中国作家比较喜欢的场景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在英语国家的读者看来可能会感觉有点啰嗦。“大段排比句的运用在我们看来体现了气势,但在他们看来会觉得很拖沓,情节没有进展。”

  多名翻译家都表示,在一般性的商务翻译或科技翻译中,译者可以逐字逐段翻译,但是在文学翻译中这根本行不通。文学翻译要求译者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写作、文字功底,在通读整个作品之后再做出恰当的翻译。“这实际上是文学作品的一次再创作。”安危说。

  从业人数有多少?

  汉译外工作参与者不超30人

  与汉译英要求高、难度大相对应的,是从业人数的稀少。“翻译协会3000多会员,之前专门从事汉译英或者汉译外的人很少,能够独立完成一部中文作品翻译工作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安危说。省翻协常务副主席马珂介绍说,尽管自从2008年省作协和省翻协共同成立文学翻译委员会以来,他们有计划地组织了一些汉译外工作,但参与的人数仍没有超过30人,“至于专业的瑞典语翻译,协会里只有一位。”他说。

  除了难度大之外,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文学翻译“边缘化”的一大原因。目前国内的多数外语专业并未开设文学类课程,学生们大多也对写作不感兴趣,而学文学的外语又不精通,不具备完成翻译的专业水准,文学翻译自然成了中间的“真空地带”。“学外语的文学不过关,学文学的外语又不过关,我们没播这个种,也就结不出果实来。”安危说。

  而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外,国外生活经历也是一个合格文学翻译的必备条件之一。安危告诉记者,他在翻译海伦·斯诺的作品时,海伦曾提到自己寄信时“Licking envelopes”,直译成中文就是“舔信封”,这让他无法理解。后来安危有机会赴美讲学,跟海伦一起工作,才明白美国的邮票、信封都有不干胶,舔一下就能粘住,“舔信封”这才有了合理的解释。“没在国外生活过,很多细节和习俗根本不了解,当然更谈不上恰当的翻译。”他说。

  专家建议

  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谈陕西文学翻译——

  “走出去”的同时还要“请进来”

  莫言获诺奖的经验已经证明,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对于本土文学“走出去”都是缺一不可的,那么陕西文学翻译的现状如何?下一步又将有哪些措施?记者专访了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

  记者:陕西文坛重量级的作家不少,省作协对于创作方面的工作也一贯很重视,那么在文学翻译这方面,我们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雷涛:省作家协会和省翻译家协会2008年共同成立了一个文学翻译委员会,是隶属于省作协的11个专业委员会之一。当时这是全国作协里的第一家,也引起了中国作协有关领导的重视,他们当时认为我们的做法“非常前卫”,还作为经验向其他省市做了介绍。

  从2008年到现在,文学翻译委员会主要做了3项工作,一是把《情系俄罗斯》翻译成了俄语;二是选了陕西当下20位作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翻译成了英文,就是《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集》,英文书名定为《Old Land, New Tales: 20 Best Stories of Shaanxi Writers》;三是把叶广芩的《青木川》翻译成英文,这项工作在今年7月就已经完成了,并由美国的一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接下来,我们打算把《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集》翻译成西班牙语,这个月我就要去墨西哥参加一个国际书展,我准备在书展上介绍这本书,同时寻求合作者,尽快推出西语版。

  记者:在这几年的文学翻译工作当中,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目前有没有什么计划和想法来应对这些难题?

  雷涛:我们文学翻译委员会制定了一个“SLOT”计划,打算把当下陕西优秀的作品介绍出去,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给这个计划加快速度、增加深度。在《青木川》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陕西本土作家的作品中常有大量篇幅的民俗描写,这些内容怎样准确介绍给外国读者,怎么在保证精准性的同时又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这恐怕需要我们下很大工夫。我们考虑既要调动起本土翻译家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和国外的翻译家、汉学家等合作,找名家找大家,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

  另外,除了翻译作品之外,我们还在考虑如何扩大发行渠道,让更多的读者看到我们翻译的作品,这方面我们也要借鉴国际上出版发行的做法和经验,和国外的出版商、经销商接触、合作,共同搞好作品的发行。

  出路探索

  外来的翻译好念经?

  中外翻译专家相结合

  文学翻译才能跑得快

  除了陈安娜之外,莫言还有另一位美国翻译家葛浩文,两位外国翻译家的成绩很容易让人想到文学翻译的另一种模式——由外国译者来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那么,是请外援还是靠自己?陕西文学翻译又将走哪条路呢?

  在《青木川》英文版的翻译过程中,省翻协走的是一条“中外结合”的路。陕西的3位年轻译者先分头翻译,然后由省翻协特意邀请的美国著名作家杰瑞·比萨奇统一审稿,最后再协商修改并完成定稿。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的效果很不错。“我们的译者可以把本土的风土人情翻译得更贴切,而杰瑞·比萨奇则更了解美国读者的心理和习惯,虽然翻译过程中互相沟通、商量的工作量很大,但是译本的质量很高。”省翻协常务副主席、省文学翻译委员会副主任马珂介绍说。

  省文学翻译委员会主任雷涛也对这种“中外结合”的模式给予了肯定,认为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我们的作品要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但是也不能破坏原作者的风格。我认为以外国汉学家、翻译家为主,再吸纳本土翻译家的意见,这样效果会更好。”我省资深翻译家安危也表示,“中国和外国两个轮子一起转,文学翻译才能跑得快。”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