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选拔社员有多难?上个百年仅吸收404人
西泠印社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专业学术团体。这个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的社团,汇聚了吴昌硕、潘天寿、傅抱石、沙孟海、马一浮、黄宾虹、陆俨少、沈尹默、谢稚柳、程十发、钱君匋、李苦禅、朱屺瞻、丰子恺、启功等一大批近现代书画大家,社员遍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
作为一个学术社团,已有百年历史的西泠印社始终从事古典的艺术探索,以宽松的理念对待艺术的多元性,力求生动完好地保存具有传统文人气质的文化形态。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不但在国内外印学界和书画界独树一帜,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重大的国际影响和社会声誉,全国只此一家。
11月6日,经投票表决,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成为今年的名誉社员;同时,新入选的19名社员也在网上公布,河南籍新社员占三席,周斌推荐入社得票最高。
记者 苏瑜
把金石学的重要性告诉西方的学者
1904年创立的西泠印社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影响最大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自1913年以来,近代艺坛巨擘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以来,盛名之下,天下印人翕然向风,东瀛名家河井荃庐、长尾雨山渡海来归,一时精英云集。随后,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大师级重量级人物先后担任西泠印社社长。
自2005年启功先生去世,西泠印社掌门人出缺6年之久。直到去年12月13日,饶宗颐先生被推举为西泠印社新社长。国学泰斗与百年名社领袖群伦,众望所归,成为文坛一时佳话。
此前,社会各界对饶宗颐高龄出任西泠社长一直颇有声音,认为饶老会不会仅仅是任“挂名社长”。而在今年6月底的见面会上,饶宗颐的女婿、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艺术统筹主任邓伟雄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饶公的职责是把握发展西泠印社的大方向,对西泠印社来说,他是一个象征标杆,代表着一种文化价值观,为西泠印社今后发展指明方向。邓伟雄进一步表示说,在饶宗颐看来,西泠印社未来的方向就是“世界化”。
11月6日上午,西泠印社八届七次理事会投票表决,新增了两名海外名誉社员。一位是马悦然、一位是史美德。这成为西泠印社“世界化”的有力注脚。
马悦然,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尤其是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当口。作为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的他,是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
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说,西泠印社要打造“国际印学研究中心”,不仅要在国内和汉文化圈地区大力发展社员,而且也要面向汉文化圈以外、具有较高汉学研究水准的欧美国家和地区吸收一批外籍精英,扩大西泠印社的影响力。
提升西泠印社国际文化影响力
今年9月下旬,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副主任、常务副秘书长包正彦在举办2012土耳其中国文化年“百年西泠·中国印”西泠印社安卡拉特展之后,专程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拜访马悦然、史美德、劳悟达等瑞典汉学界的大师名家。此次会面,也是西泠印社首次与欧洲汉学界的正式接触。
在得悉西泠印社的立社宗旨和发展状况之后,三位大师名家都表达了成为西泠印社中人的意愿。“尽管马悦然最初也觉得有些犹豫,因为他并不擅篆刻,懂的只是汉学,但在得知西泠印社并非局限于篆刻一艺的定位,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根本的发展理念之后,他欣然表示:那我是求之不得。”
同时特邀入会的瑞典国立东方博物馆研究员、副馆长史美德,出生于1952年,1982年获汉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中国艺术史研究尤其是中国书画史和工艺美术史研究,是海外中国艺术研究领域早享盛誉的学者。“与书协、美协不同,西泠印社是唯一可以吸收非中国国籍社员的艺术社团。这对我们来说是优势。”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说,此举对于促进西泠印社与海外汉学界的联系和交流、提升西泠印社国际文化影响力将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据介绍,欧美博物馆、美术馆馆长及东方部的负责人,都将是西泠印社进一步关注的对象。当然,通晓汉学,熟知中国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入社的严格与印社影响力成正比
“诗、书、画、印”全,是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立社宗旨的西泠印社人才选拔的标杆——而这一标杆有多高,不妨看看在西泠上一个百年里吸收的社员人数:404。入社的严格与印社如今的影响力成正比。
“前几天召开的社长会议上,大家已经达成共识:今后吸纳新社员还是要进一步坚持从严、放慢的原则。”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介绍说,近几年来,西泠印社吸纳新社员已经形成了三种特定的方式:特邀入社、选拔入社和常规发展入社三种方式。
常规发展入社即推荐入社。首先必须由三名理事联名推荐才有资格进入候选队伍。据说,今年有此资格的一共有两三千人。理事会将资料送至秘书处,然后从其中选取出30人,再由34位理事进行投票 ,按票数高低最终确定15人入社。
“河南籍的有两人,一是周斌,还有一位是李中华,现在日本。”李刚田评价说,周斌是中原书坛一位实力派青年书法篆刻家,近年来他以其卓著的成就引起了国内书法界的广泛关注。其高票入社可谓众望所归。
与周斌篆刻相互支持、相互辉映的,是他独具特点的书法艺术。周斌的书法,同他的篆刻一样,是传承与创新、形式与内涵、艺术表现性与文人性并重,做到了孙过庭《书谱》创作的“古不乘时,今不同弊”。
据李刚田介绍,最终投票时,印象分是极其重要的。而周斌为人内敛谦和在业内有口皆碑。其书斋取孔子“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之意,自号“讷斋”、“忘言堂”,可见一斑。周斌正是以传统文化的思想来要求自己,陶冶身心。他是传统文化的传薪者,又是时代艺术的探索者,极为契合西泠精神。据说,评选时,许多评委都认为,直接吸收入社的名额定得太少了。由此可见入社竞争的激烈程度。“周斌既是中国篆刻艺术文化精神的传道者,又是篆刻新美学思想的实践者,相信他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艺术成果会越来越丰硕。”
以印学为基本打造世界综合文化中心
李刚田说,西泠印社作为“天下之社”、“博雅之社”、“名家之社”,100多年来一直着力于篆刻艺术的传承、普及与推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连续举办篆刻作品评展、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展等大型专业赛事,近年来还举办了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百年西泠·中国印”等大型国际性艺术选拔和创作、展览、研讨活动,在海内外印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由西泠印社倡议并发起、全国数十家重要篆刻社团响应参与的全国印社社长联席会议于2012年4月18日在杭州举行。这是近年来我国篆刻界最高规格的以社团为主体的联席会议,充分显示了西泠印社的权威度、号召力和影响力。
除金石篆刻与书画艺术的创作研习之外,西泠印社在文物收藏与研究、对外文化交流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藉海内外社员与各界贤达之力,对各类文物遗存博采旁搜,藉资考古,位于孤山西泠桥畔的中国印学博物馆为我国惟一的印学专业博物馆,西泠印社印学图书馆则专收一切考论金石、古器、书画等之书籍,供同仁鉴赏研究之用。西泠印社还搜辑、考订、出版了大量印谱、碑帖与印学研究著作,刊行海内外。
金石聚雅,翰墨流芳。西泠精神,一如现任社长饶宗颐的题词:播芳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