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旅日作家毛丹青:希望促成莫言与村上春树的交流

2012年11月19日 16:43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日本神户。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正在构思一场老友莫言与日本相关的交流活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就如同一列快车,承载着许多与莫言和文学有关的梦想,许多人从中看到了中国文学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希望。而同样因为有毛丹青这样的传播者,十数载地活跃在不同的文化之间,跨越语言和文化的沟壑,把莫言和中国文学推荐给世界。

  毛丹青睿智、健谈,不失谦和。他25岁时前往日本,做过生意,但最终选择做一名老师,选择从事双语写作,因为他热爱文学。同时,他也对中国文学有着深深的焦虑,希望为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传播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是他旅日后从事创作和交流的动力。但他不愿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当成使命感,只是想细水长流,做一些草根的事情。

  毛丹青有着文人的气质,也有商人般游刃有余的沟通能力。他自称是莫言在日本的“马仔”,十多年来一直帮他在日本做着各种各样的交流,促成了莫言与大江健三郎和吉田富夫等人的相识,新的交流活动也正在策划当中。采访的间隙,毛丹青还拿出当年和莫言及吉田富夫一起游访日本的行程表,行程表保存完好,时间、地点都作了详尽周密的安排。

  除了在神户国际大学任教,毛丹青还和国内几个年轻人一起合办了一份名为《知日》的杂志,理念在于了解日本从而增长自身智慧。杂志介绍日本,但不说空话,内容从细节入手。在毛丹青看来,要让中国民众了解日本,需要很多人在前沿做一些现场工作。他所做的正是提供来自前沿的素材,而不是提供思想,但这些素材是产生思想所必需的。

  促成莫言与大江健三郎的交流

  人民网:您认为自己促成中日作家交流的意义是什么?

  毛丹青:首先我自己是个文学青年,从小喜欢看小说、写东西。我今年50岁,在日本25年,25年前来日本时发现中国很多很好的文学作品在日本传播地很弱,有种焦灼感,现在这种焦灼感仍然很强烈,所以想用有限的空间和人脉往这个方面靠。我做的事情很草根,完全是个人的原因,因为我自己喜欢这个,没有什么很大的使命感,要为中国文学做成什么样,只要是自己能做的就想去做。这么多年一直细水长流不间断,我很荣幸中国的很多作家第一次来看邻邦日本的时候是跟我在一起,像莫言、苏童、余华、安妮宝贝等等,我希望用他们的眼睛来帮我观察日本,是这样一种搭配。

  人民网:中日作家共通地方在哪里,他们在一起进行交流的交集是什么?

  毛丹青:我跟日本出版界和文坛接触是因为1998年我作为日语作家出道,出版社在做我的书的时候把我带进这个圈子里,就自然的结识了日本这些很顶级的作家,有机会跟他们交流。这个时候我发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作家之间有种情景感,不是抽象的,是真实的东西。我觉得最典型的一个事例是,2002年莫言带我和大江健三郎一起到他的家乡去,大江先生站在田埂上说,风景是人与记忆的桥梁,我们可以自由的来往,我今天非常感动,平生第一次看到了地平线。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有点红润,我也很感动,我觉得他摸到了文学的命脉,文学家需要的并不是一些大的口号,而是一些具体的风景。这次交流达到了超越国境和语言的心灵的碰撞。莫言是在一望无际可以看到地平线的乡村里长大,而大江先生在山村里长大,所以他从小的记忆能够拼合在一起。我觉得我作为那场交流活动的策划人和两位名家的现场翻译,能在现场感受到这种没有装扮和隐瞒的情感的流露,我觉得非常荣幸。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来促进中国和日本作家交流的路数是没有错的。

  帮莫言在日本穿针引线

  人民网:您和莫言是怎么认识的,生活中他是怎样一个人?

  毛丹青:有二十多年了吧。那时候我还在经商,在日本做鱼虾贸易,去过很多的地方,那时候认识一位在边缘文学上有很深造诣的先生,是他介绍我认识莫言的,结交莫言是在昆明做生意的时候。之后就开始跟莫言接触,谈文学之类的,没有很具体的东西,就觉得挺谈得来的。因为我是个文学青年,我好这个东西。

  我一直自封自己是莫言文学在日本的第一大马仔,十多年来我一直帮他做各种各样的交流。我和莫言一起在日本旅行过很多次,去过日本很多地方,现实中的他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有时候不知道他是小说里的人还是小说外的人,他可以把他的小说编制在日常生活里面。记得有次我们去伊豆的一处温泉,就是川端康成写《伊豆舞女》时住的一个地方,两层小楼,里面有一块很大的石头,以平衡房子的摇晃。吃饭的时候,莫言说纸套里的筷子是打开的,我不信,结果拆开看果然是打开的。第二天去泡温泉,进去时通往浴池的门是关着的,莫言说是开着的,我去一看,果然是开着的,很神秘的。第二天我们去驹泽大学讲演,莫言是即兴讲演,题目叫《神秘的日本与我的旅行》,他在讲演里面说,我看到了川端康成的灵魂。像我这样的人跟他在一起,他会突然把你从现实转到非现实中去,而且其乐无穷。还有一次秋天在箱根,一片金黄的落叶在飘舞的时候,他背对着窗户,跟我说窗户外面有只蜻蜓在倒立着,我一看不止是一只,而是好几只。我问你怎么能知道,他说我能听到它们的声音。有人说他受马尔克斯、佛格纳的影响,有点魔幻现实主义,我觉得他的很多东西都是来自中国民间的东西,《聊斋志异》之类的作品对他有很大的影响。我通过莫言的作品能够感到一种地气,感受到中国民间的东西,在他告诉我的文学景象里面,我并没有看到什么西方的东西,我只能看到活生生的中国的、我们的根的感觉。

  人民网:您对莫言的作品有什么样的评价?

  毛丹青:我非常喜欢他的小说,是他的粉丝。我介绍莫言作品的重要翻译者吉田富夫和莫言认识以后,每次吉田老师翻译他的作品之后,我都会拿日文版和中文版对照。我看得最多的是《檀香刑》这部作品,中文版和日文版我都看烂了,我做了很多的标签,现在我的研究室里都有,我的学生看到之后都很吃惊。我研究他这个翻译语言是减肥法还是加肥法,这对我的日语创作是有很大的推进作用的。我出身于城市,不能想象他的那种乡村的感觉,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憧憬的世界,他的那种奇想天外的感觉,还没找到另外的替代品,所以我很喜欢。

  莫言获奖利于中国文学在日本的推广

  人民网:您认为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日本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印象如何?中日文学交流现状如何?

  毛丹青:我一直认为现状很不好。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预想的规模那么大,它还是在一个圈子里,这个圈子首先从大学开始发源,学中文学中国文学,之后才波及到市场当中。中国文学在日本远远弱于日本文学在中国的波及率,很多日本二三流的作家作品出现在中国的书店,而在日本中国一流作家的作品都很少。我觉得不读文学作品的民族是一个不发展的民族,不懂情感,不懂别人怎么去想,我一直希望日本民众通过中国的文学作品多关注中国的。所以这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对他个人,对中国文学都有个推进的作用。

  人民网:您认为莫言获奖后日本读者对于中国文学的印象会有改观吗?

  毛丹青:会有改观,因为诺贝尔文学奖太重了,文化价值的含金量太高了。如果是日本作家得奖,报纸号外、天皇颁奖,可能什么事都来了。你得奖了,你是强者,可能一般市民就会想去了解,成为一个由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最近在日本的好几个大的书店看到莫言的作品,并摆着祝贺莫言获奖的看板,傍边也摆着其他几个现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可以让日本读者看到,中国现代文学是这样一个样子,我决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一家大书店的店长跟我说,他们也很希望很多人来买,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气势,我想慢慢就会出现一个转折吧。

  人民网:您觉得文学交流在中日关系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毛丹青: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拉近人的情感,非常有亲和力。文学是以人为中心的,我觉得中国应该把现代的文学当做软实力发展起来。真正实现文学家之间的交流,而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交流,这样的交流越多越好。在对待自己的学生,我不是百分百扎在书本里的教育方法,我特别愿意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去了解。我们去年开始做《知日》杂志,我是主笔,每次都会写文章,编辑团队在北京。当时年轻人想了解日本,但是国内没有权威的对日本介绍、研究、观察,于是开始做,还是原来的风格,不涉及政治,完全是文化的品牌。“知日”两个字立起来就是“智”字,意为知日者智也,了解日本是为了丰富我们的智慧,由中国的年轻人真正走进日本,去观察他们、去写他们。

  希望促成莫言与村上春树的交流

  人民网:对于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上的有力竞争者村上春树,您怎么评价?

  毛丹青:我也很喜欢。我现在生活的神户,也就是他年轻时生活了19年的地方,他上过的小学,去过的医院、棒球场、公园、图书馆都是在我的周围,他小说里的场景在我的内心当中就变成了另外一种解读。莫言小时候放牛,他也写过一篇小说叫做《牛》,而村上春树老爱写羊,因为他上小学时学校有个仪式,是有羊参与的。我发现一个作家小时候的记忆对他的控制能力原来这么超强,莫言自己曾经说过记忆会变成一个提供资源的宝库,村上也是这样。我想做这样一个交流活动,让莫言说牛,让村上说羊,这个和原来做过的大江健三郎和莫言的交流是一样的,文学家你一定要找到一个具体的景象,越具象,可能很多很美好的意向就会出来了。

  为中日交流只提供素材 不提供思想

  人民网:您的微博、博客基本不涉及政治,对于自己所涉及的领域,您是怎么考虑的?

  毛丹青:我比较单一,我只拿日本说事,用中文写、用日文写,都把它当做第一个目标,没有第二个目标。不涉及政治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写的都是很有质感的很草根的东西,我写的都是小事情,不是大事情。我们在讨论外交、历史等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很多学识,必须去学习,可是遗憾,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那我就避开这个东西。并不是说我不关心这些,只是当我没有足够的知识的时候就不要轻易地去说。而我非常喜欢的就是这种现场的东西,每天在生活当中看到一些很鲜活的东西,我就有种冲动,想要把它拿出来分享。我觉得了解日本就是为了增长我们的智慧,通过了解来加强我们的力度和心胸的宽广,这需要很多人在前沿做一些现场工作的,我提供的是一种素材,我不提供思想,我提供的是产生你的思想的最原始的材料,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

  人民网:您对您的努力有什么样的期待,以后有什么样的打算?

  毛丹青:我希望我的学生可以跟我一起做这个事业,我特别怕说什么大的事情,就是一点点做。我觉得日本对于中国来说,需要我们多多观察,多从它身上汲取我们所需要的营养。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的心胸应该足够的大,还是这个原则,了解日本是为了增长我们的智慧,这个定位是不会变的。现在到日本都不是大的事,旅行、留学,希望大家来了解日本,希望这种草根的交流越来越多。

  希望用全部精力来了解日本

  人民网:莫言的作品对您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影响吗,您会借鉴他的一些手法吗?

  毛丹青:没有,完全不是一样的状态,我是一个纪行作家在日本出道的,写得都是人文游记之类的东西,而不是虚构的小说。

  人民网:用外语进行创作会很困难,您怎么做到的?

  毛丹青:当然要有很坚实的语言基础,我十多年来一直和中国作家有很紧密的交流,这增长了我的智慧。用外语写作我们要有一种君主的气派,而不要是奴仆的气派,语言上要敢于创造,有我说了算的劲头,当然你基本工一定要好,不能连语法都出现错误。和中国作家的交流对我的创作有很大的作用。

  人民网:您写东西很细腻,跟您在日本的生活经历有什么关系吗?

  毛丹青:有的,我有这种对抗意识,日本人写东西很细,唠哩唠叨的,既然你想写得很细,那我就比你写得更细。这是一种反向思维,并不是说你写细了我写大了我就能赢,这个可能和我在日本的生活经历可能有关系。

  人民网:对于希望进行创作的年轻人,您有什么期待?

  毛丹青:年轻人不要太浮躁,一件事做到底,触角不需要太多,我在日本25年的时间只想知道一件事,就是日本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用全部的精力来做这件事。现在漂浮的人太多,漂浮就会发慌,不管什么事,坐住就行。从你的脚跟去有所发现,不要好高骛远。这是一种精神减压法,当你很痛苦的时候,很消沉的时候,多看你周围哪怕是很细小的东西,都可能会有不错的发现。(记者 孙璐 王艇 赵松)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