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故宫备料过程长达十年 所需木材经运河进京
李军礼
京东通州有两个地方都叫皇木厂,一个位于张家湾,另一个位于北关立交桥南。《北京地名典》中记载,皇木厂因存储建设北京所用皇家木材而得名。
皇木厂仅剩古槐
皇木厂村在通州的张家湾镇西北侧,而张家湾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南北水路的必经之处。这里是漕运进京的重要码头,由南方运抵皇城的重要物资大多卸在此处。沿八通线东行,过了土桥站再往东不远,只见路口石碑上刻张家湾镇,再右转就来到了皇木厂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告知,路北侧一棵巨大槐树的东南角就是明代所设的皇木厂。如今旧址已无痕迹,只剩下这棵古槐,新村建设时,特意圈起来设专人维护。古树距今600多年,最大直径1.6米,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延伸到了路中。
皇木经运河进京
《通州文物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建北京,自云贵、巴蜀、湖广、浙赣等南方所采办之珍贵木材,自大运河运至张家湾,于此上岸储放,然后经陆路运到各建筑工地。皇木厂南北约120米,东西约100米。皇木扎乘木排逆水而运,也有用船装载。运河有些河段一天只能行八九公里,从产地运到通州要两三年,有些木排长达三公里。皇木在明清之际用于建造或修缮北京皇家所用之宫殿,以及王府、衙署、坛庙、试院、学府、城门、牌楼、园林及陵寝等。通州两处皇木厂所储皇木大都用尽。
运河研究专家周良介绍,皇木厂由工部管理,官员级别称为某某厂大使,如皇木厂大使,管理物资的验收及发放,官阶相当于六七品,跟县官差不多。皇木厂的木材种类有铁花梨、楠木、硬合欢树、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材。据老工匠估算,以故宫的后三宫之一乾清宫为例,从地面码到顶层,木料大约用了5000立方米左右,这还只是一个宫殿的用木量。故宫里面9000多所房子,如此浩大的工程,据现在的专家学者研究,这次宫殿建设的备料过程,长达近十年,所需木材经年累月源源不断通过运河输送到北京,之后才有了“漂来的紫禁城”之说。
皇木重见天日
查《明史》,在嘉靖十六年(1537)至万历二十九年(1611)年间,北京地区曾发生七八次洪水,致使运河泛滥,卷带大量泥沙将岸边皇木厂淹没。皇木厂木材有些被大水带入渤海,有些沉淤于运河河底。
1974年至1975年间,在永顺镇运河滩处,先后发现两根巨大皇木:第一根是被拾柴学生发现,大枋木,长13米余,截面方形,边长近一米,用锯截之,锯断了三根大锯条;第二根皇木与第一根大小相当,区别在截面有字,为铁梨木,体积大,无法吊运,只好从中间锯断。后来移送到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内。
2005年3月,东关大桥北约300米处,运河西侧河帮底下,发现一根皇木,长10.85米,截面边长60厘米,重约两吨。另一端烙有六个字,其中两个字是“顺太”字样,木色黄棕,是格木,与楠木类似,同属国家二级树种。
离开张家湾的皇木厂,又前往北关立交桥南,这里据称也叫皇木厂,如今已变成待开发工地,没有任何木厂的痕迹可循。能查到的文献记载也很少,只知道在明嘉靖年间,由于紫禁城及皇陵等建筑所需木材甚多,张家湾的皇木厂几近饱和,而南方的木料还在源源不断地运来,故在此处另建分厂,储存有铁梨木、大枋木等名贵木种。直至清嘉庆十三年运河改道后,此厂废止。
离开这里时,看到了公交车站,站牌显示“皇木场”。也许,这就是皇木厂的唯一印迹了。
摄影/李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