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与王震同获毛泽东表彰 木刻头像首被发现
记者采写的《70年前党报关注河南灾荒》报道今天见报后,受到不少人的关注。其实,记者在采访我市收藏家文敏时,除了看到这些记载着1942年、1943年河南大灾荒的报道外,还发现了一份非常珍贵的《解放日报》,上面报道了1943年西北局奖励22位生产英雄的消息,并配发了毛泽东为受奖同志的题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王震和习仲勋。
王震习仲勋等同时受表彰
文敏给记者展示的这份《解放日报》出版于1943年2月3日,第一版全版内容都是关于西北局奖励22位生产英雄的相关报道。头条题为《西北局奖励二十二位生产英雄》,其中报道了当时我党西北局王震等22位党和军队领导因为在经济工作和抓大生产运动中取得了卓著成绩而被奖励的情况。其他4篇稿子分别是:《毛泽东同志为受奖同志题词》、《受奖单位主要成绩介绍》、《受奖诸同志职务及主要成绩介绍》和一篇社论《向领导经济建设受奖同志学习》。
这4篇报道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毛泽东同志为受奖同志题词》一篇。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找到了此次表彰的背景:1942年9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了高干会议,讨论了经济问题。12月30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确实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为了给领导干部树立先进典型和学会领导经济工作,194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对王震、习仲勋等22位成绩卓著,在群众中有威望的模范干部和生产英雄给予奖励,同日,毛泽东一一为他们在奖状上题词鼓励。
记者与文敏认真阅读了这份《解放日报》刊登的题词,感到当时对于这些领导干部都给予了较为中肯的评价,标题下注明受奖者“名次依地区排列”,分别是王震、何维忠、晏福生、罗章、黄静波、刘秉温、王丕年、惠中权、刘建章、王世泰、杨林、范子文、胡起林、马文瑞、马锡五、王维舟、李丕福、习仲勋、文年生、任成玉、贺晋年、罗成德。其中给王震同志的题词是“有创造精神”,当时王震是359旅旅长兼政委,而359旅也是此次受到表彰的单位之一。给习仲勋的题词是“党的利益在第一位”,这个评价在所有22位受奖者中是比较特殊也是非常高的,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他器重有加。当时习仲勋的职务是“关中分区书记”。
习仲勋当年曾先后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后为分委书记)兼关中分区保安司令部政委、西北党校校长。在陕甘宁边区南部的突出地带,从内战时起,他就一直领导关中地区的党政军民,顽强地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
习仲勋木刻头像首次发现
《向领导经济建设受奖同志学习》的社论中说:“王震、习仲勋、马文瑞等,所有受奖同志,在执行政策上,在个人生活的切实朴素上,尽是模范,他们不夸不骄,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在“南梁政府”时期,习仲勋身为陕甘边区政府主席,住土窑洞,吃黄米饭,穿补丁衣,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在大生产运动中,与官兵同吃同住,带头参加生产劳动。他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甘当公仆,深受群众拥戴。
在《受奖诸同志职务及主要成绩介绍》一文中,关于王震的简介与《受奖单位主要成绩介绍》中的359旅介绍是一致的,习仲勋的简介是:“关中分委书记、专员兼××旅政委。统一领导关中党政军民,巩固边区,使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关心群众,在群众中有威信。在他七年如一日的艰苦领导之下,关中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现民众平均每人收麦四石,他在提高劳动力推广种小麦种荞麦方面均有成绩。”
这篇简短的介绍,语言平实,所介绍的习仲勋的业绩也是平实、务实,没有任何溢美之词,显示出当时我党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尤其是经济生产中的踏实、努力。而且这篇短文及毛泽东给他的题词也是关于习仲勋个人较为早期的介绍,对于研究习仲勋在延安时期的工作情况有着较为珍贵的价值。在这份《解放日报》上,还有一个地方非常让人瞩目,就是第一版的下面刊登了王震、晏福生、黄静波、刘秉温、王丕年、惠中权、刘建章、马文瑞、马锡五、习仲勋10位受到表彰的先进领导干部的木刻头像。虽然因为当时的印刷水平及纸张等条件限制,但这些头像印制得还是比较清晰,木刻艺术特殊的线条将10位生产英雄刻画得非常具有棱角感和历史感。王震和习仲勋的头像都戴着军帽,目光有神,表情显得很坚毅,显示出他们对于那种在革命斗争年代所特有的坚定信念。
文敏对记者说,她以前还从未见到过王震和习仲勋的木刻像,也没有见过有关报道,尤其是这次发的还是延安时期的,是比较早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加上这份报纸上的有关报道,对于研究习仲勋的生平及我党在延安时期的经济生产、文化事业发展等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赵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