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忆父亲白崇禧出殡:蒋介石的悲哀是真的
昨天傍晚,杭州降温,晚上7点,为了参加钱江晚报和晓风书屋共同举办的钱报读书会,白先勇又赶上了杭州最繁忙的晚高峰,迟到了半小时。
“我赶紧吃,2004年来杭州,让他们等了一个小时,现在还觉得对不起。”白先勇脱掉黑色羊毛长大衣,把枣红色围巾整理好,挂在凳子上,又理了理黑色中式立领上衣。他夹了一块煎豆腐,放在面前的盘子里,用筷子把豆腐细细分成四小块,慢慢放到嘴边,“嗯,我喜欢吃杭帮菜。”这就是白先勇,耐心、周到、传统。
这一天,他先是飞到上海,为明年改编自他经典小说《永远的尹雪艳》的话剧,做一番前期宣传。
今天下午,他还将参加新版《玉簪记》DVD及《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的首发式。明明要赶场子,可他从容不迫,赶到浙报之前,他又去王星记转了一圈,“我喜欢那个地方。”
这场讲座的600张门票,在两天前,就被全部抢光。现场,两节台阶上,密匝匝坐满了人。地面,因为下雨有些水渍,可许多年轻人直接席地而坐,连作家麦家,也只能挤在最后一排。
历史、教养、贵族、民国。白先勇身上,贯穿着一段厚厚的家国事。
“我把历史的情怀,都写在了小说中,我对历史的感情,特别深刻。”20多岁时,写下的《台北人》;75岁时,写下《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两者跨越50年,却带着剪不断的血缘关系,“我的父亲,与民国命运息息相关,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民国史。”
现场,白先勇展示了一张白崇禧骑马的照片,“这是他的爱驹,叫乌云盖雪。”他还特意放了一段白崇禧逝世出殡当天的视频。“蒋介石早上7点50分就到了,他的悲哀是真的,那时候感受是真的。”
做了八年青春版《牡丹亭》,演出了200场,白先勇深谙年轻人的心理,就算要讲一段深厚的民国历史,他也懂得用最近火热的楚汉戏,作引子。比如,说到蒋介石与父亲的关系,他用汉高祖对韩信的态度作比:“韩信打天下功高震主,吕后设计把他给杀了。《史记》里说,高祖知道了,是‘且喜且怜之’。这是《史记》中,司马迁对人性最深刻的一笔。”
想听白先勇说什么,打开微信,加“钱江晚报”为好友,我们将在今天下午2点为您送上白先生糯糯的问候。
记者 马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