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邓小平完整传记作者:他是改革开放总决策人
1975年邓小平出访法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西方
八旬哈佛“中国先生”倾力十年书写
昨日记者从三联书店2013新书发布会上获悉:本月18日,在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21周年之际,该社将隆重出版世界上第一部邓小平的完整传记——《邓小平时代》。这部曾在英语社会引发高度关注的著作,将以一位美国学者的独特视角,帮助读者重新认识一代伟人邓小平。
《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是美国最优秀的中国问题专家,83岁高龄的他曾是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哈佛大学的“中国先生”。《邓小平时代》是傅高义10年倾力之作,该书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和中国风云变幻的改革开放进程进行了全景式描述,被评论者称为研究邓小平的“纪念碑式”著作。
全书史料丰富,包括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成果、档案资料和为数众多的独家访谈。全书人物、事件众多,既有对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相互关系的细致解读,又有对三中全会、权力过渡、中美建交、政改试水、经济特区、一国两制、九二南巡等重大事件和决策的深入分析。
据了解,为了写这本书,傅高义阅读了大量的回忆录,包括邓力群、胡绩伟、杨继绳、宗凤鸣等人出版的著作。他还观看过记录邓小平的讲话、会见各种人物、出访各地以及和家人休闲的纪录片。助手甚至还按他的要求翻译了俄语文献。
此外,傅高义还采访过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和邓琳、陈云的子女陈元和陈伟立、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和胡德华。长达两百多人的采访名单还包括江泽民、钱其琛、任仲夷等中国高层领导;也包括与邓小平有关的世界政坛领袖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吴作栋,澳大利亚前总理罗伯特·霍克,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前副总统沃尔特·蒙戴尔、前国务卿基辛格等等。
为了更好地感受邓小平经历过的环境,傅高义去过邓小平生前住过的一些重要地点,包括他的出生地四川广安,打过八年游击战的山西太行山,1949年到1952年担任西南局负责人时的重庆和成都等。
据悉,该书2011年问世后,在英语社会引发巨大反响,并荣获莱昂内尔·盖尔伯奖、《经济学人》最佳图书、《华尔街日报》最佳图书、《华盛顿邮报》最佳图书等重大奖项。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等政要、学者都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
带你看“不一样”的邓小平
在《邓小平时代》中,读者能否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邓小平?昨日,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提前透露了该书中的部分亮点。他告诉记者:“尽管在对邓小平本人和中国改革道路的总体评价方面,傅高义的观点和国内学者有着颇多不谋而合之处,但在大量的具体分析和论述中,他的思考建立在独占的史料之上,提出的见解并不苟同于国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提出“总决策人”说法
李昕举例说,相对于国内学术界喜欢称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傅高义更愿意称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决策人”。傅高义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是像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的,所以并不是先由邓小平设计好蓝图,然后再让大家按部就班地贯彻落实,而是先让下面试验性地进行改革,取得经验后再做决策,向全国推广。
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万里首先在安徽搞起来的;建立经济特区,最早提议的人是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甚至华国锋也参与其中,邓小平拍板决定使用“特区”这个名称。
在傅高义笔下,邓小平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但他并不热衷于主动做“设计”,或许这正是他智慧过人的地方,体现了他坚持以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性和丰富的政治经验。
是“钢铁公司”,又“绵里藏针”
李昕认为傅高义在书中对于邓小平性格的刻画也极为具体生动。在傅高义笔下,邓小平的性格特征和行事风格极为鲜明——他是“钢铁公司”,立场坚定,又“绵里藏针”,富有政治智慧;他处理复杂事物能切中要害,快刀斩乱麻,又能审时度势,因势利导。
比如1979年初的访美之行,在邓小平与美国国会的会谈中出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是否允许人民自由移民。当国会议员逼问这一问题时,邓小平回答说:“噢,这事好办!你们想要多少?一千万?一千五百万?”他说的时候不苟言笑,国会议员们再也不敢追问下去。
傅高义还特别强调邓小平有组织原则和公心,不注重派系——虽然邓小平曾经领导第二野战军,但在用人方面极少偏重二野。此外,傅高义还从人事、政局等方面比较了邓小平和毛泽东的差别。
傅高义:实事求是,得失皆书
“我尽力客观对待邓小平的言行,也没有掩饰我对邓小平的钦佩。我认为他对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一个当时还承受着‘大跃进’和‘文革’后果的国家的前进方向。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对世界的发展有过更大的影响。”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国大陆版所写的序言中如是说。
对于创作这本书的缘起,傅高义称:“2000年我从哈佛大学退休时,就想集中精力进行研究,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我认为,要想了解今日之中国,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历史,特别是自1978年邓小平开始领导造就了当下中国的一系列进程之后的历史。”
一个“老外”想研究中国领导人,收集材料的难度可想而知,而傅高义却足够幸运,在研究过程中,他得到了包括中共党史专家、学者、前官员在内的很多中国人的支持,“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很多档案已经向公众开放了,邓小平的年谱、文选和其他文件都已经出版。而且我的研究是在小平去世不久后进行的,这样我就可以访问其他了解邓小平的人,包括他的家人”。
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傅高义为了力求客观,不仅阅读了赞扬邓小平、批评邓小平的著作,也尽其所能同对邓小平有不同看法的人进行交谈。“作为外国人,我很容易接触到很多曾经见过邓小平的,或者保存着至今为止中国人尚不能轻易得到的与邓小平的会谈记录的西方人。”傅高义透露。
作为一名“中国通”,傅高义也深谙“实事求是”的含义。他在序言中特别强调:“我希望,假如邓小平今天还在世,他也会承认,不管我的书中存在什么问题,但还是努力按照他的‘实事求是’的教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