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女孩用1根拇指敲出200多万字文学作品(图)
刘晓琳:“拇指姑娘”敲击文学梦
在莱阳,有一位脑瘫女孩,她无法正常说话,无法自如地控制四肢,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用一根拇指敲出了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
□ 本报记者 申红 卞文超 本报通讯员 李梦
2月18日,记者到访时,刘晓琳正在家中上网。她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左手搭在右臂上稳定右手,右手的四根手指撑住桌面,大拇指才能艰难地敲击键盘。20来个字,常人几秒钟就能打完,刘晓琳足足用了5分钟。
看到记者,晓琳吃力地想要站起来,高兴地“咿哇”叫着,可只有母亲能够听懂她的话。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女孩,无法像常人一样说话,无法自如地控制四肢,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却在网络上写出了一部部广受好评的小说。
小说里的人物就像我的孩子
莱阳市城厢街道西至泊村,刘晓琳家住在春阳街十三巷。院子里一株白玉兰树亭亭玉立,寒冷中抽出蓬勃花苞。刘晓琳的母亲说,今年这树打的骨朵特别多。
刘晓琳在自己的房间里坐着,一边上网聊天,一边忍不住笑出声。这是一个美丽的女孩,清秀的瓜子脸,眼睛明亮,皮肤白皙,利落的短发透出可爱。如果不言语不行动,几乎看不出这是一位脑瘫患者。
晓琳的母亲田凤在村头经营一家卖烟的小商店,父亲刘凤云为一家企业看管车辆,晓琳常常独自留在家中。自从开始写作以来,独处的时光变得珍贵而充实。每天上午7点半左右,吃完早饭的刘晓琳便挪到电脑前,用右手拇指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天的写作。
“我一般是上午和下午的时间写作,这段时间通常我一个人在家里,比较安静,可以激发我的创作灵感,思路也非常顺畅。”晓琳通过打字告诉记者,她每天平均写作六七个小时,一天能写八千多字。
对健全人来说,这样的写作速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只能用一根拇指打字的残疾人来说,更是紧锣密鼓的紧张工作。晓琳却并不觉得辛苦,创作对她来讲是轻松而快乐的,因为可以用文字去刻画出每个活生生的人物。
“她们都是在我的笔下诞生的,我就是她们的母亲,没有哪位母亲会觉得养育孩子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相反她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孩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晓琳幸福而骄傲地说。
母亲曾因她抬不起头
双手无法自如控制,走路要靠在墙上一点一点挪动,说话要使上很大的力气才能发出几个简单的音。这是晓琳每一天都要面临的困境。即便如此,晓琳并不回避生活,直面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是个残疾女孩,从小就知道自己与别的孩子不同,我不能独立行走,讲话含糊不清,没有朋友跟我玩,我是个孤独的孩子,但上天剥夺了我的自由,却赐给我一颗聪慧的大脑,让我拥有一份热爱的文字工作,可以用文字去书写美妙人生,每一天都是充实和满足的。”晓琳说。
25年前,晓琳来到了这个世界,母亲难产使她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从此,父母带着她踏上了漫漫求医路,“看病”、“治疗”……晓琳的童年一直被这些词语所包围。辗转全国各地治疗,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但医学的奇迹始终没有出现。
“到北京武警医院治疗时,晓琳的头发全部被剃光了,那么小的孩子从头到脚扎满了针……”回想起带着晓琳四处奔波治病的艰辛,母亲田凤的眼圈红了:“这孩子很不容易。”其实做母亲的又何尝容易?田凤说,她也曾抬不起头,想不开:孩子如果一辈子都这样,等父母老了,谁来照顾晓琳?她甚至想过要抱着晓琳去跳海。
生活的希望总会透出一丝光亮。晓琳9岁在西至泊村入学,虽然无法和别的同学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也无法动手写字,但“脑子好使”,好像比一般孩子都要聪明。读小学时,晓琳对老师讲的所有内容,几乎都能铭记于心,无论数学题还是古诗词,只要老师教一遍她就能记住。只是因为手不听使唤,字总是写得七扭八歪。
刚上学时,一些同学会好奇地围着她看,起初晓琳并不生气。后来被围观多了,她才觉得自尊心有些受损。晓琳个性中有倔强的一面,她上学时,坚持不在学校上厕所,因为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只要我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就不去麻烦父母跟家人,虽然做起来会比别人慢许多,可我依然要亲自去完成。”
由于身体残疾和家庭经济困难,2003年小学毕业之后,晓琳辍学回家。
那时,父母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只能把晓琳一人搁在家里,每天陪伴她的只有电视、书和一条宠物狗。为了忘记生活中的不开心,本就喜欢文学的她沉浸到了小说中,把爸爸的书翻出来看了一本又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