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雯丽新书追忆姥爷 六六怨其"抢自己的饭碗"
日前,蒋雯丽为自己的首部随笔集《姥爷》举行了新书首发会,倪萍、李静、六六等前来捧场,畅聊亲情故事。老公顾长卫并未到场,蒋雯丽说:“顾老师并不知道我在写书。”几个闺蜜聊得兴起,还透露可以分工合作拍一部女性电影,讲述“疯狂女人帮”的故事,“我们可以拍中国版《绝望主妇》。”说起几个闺蜜,蒋雯丽透露:“那英、李静、梁静我们几个在一起组了个‘女人帮’,每天都发微信。那英比较忙;李静点子很多,她是我们的策划人;我比较懒散,但是很爱玩,经常张罗大家一起玩。要是我们拍电影的话,我老公或者梁静老公都可以帮忙。”
姥爷让我没那么功利
蒋雯丽姊妹三个,但只有最小的她是从小被姥爷带大的,因此跟姥爷感情最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蒋雯丽表示:“姥爷一直在帮我,从小时候带我长大,到我考电影学院讲述姥爷的故事被录取,再到第一次导自己的电影,出版第一本新书,我的每一步都跟姥爷有关,每一步都是爱。也因为这些爱,让我看世界的眼光没有那么功利、浮躁,相对单纯、平静。我想把这种生命的传承、这种爱写出来。”
蒋雯丽从小就是个忧郁的小孩,不太跟外界打交道,“比较爱幻想,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小时候,她最爱的是一人分饰N角,自己和自己玩游戏,“也许我的想象力就是在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吧。很同情今天的孩子,有太多的玩具,想象力被玩具束缚了。”在她13岁时姥爷去世了,蒋雯丽说听到内心里有个声音告诉自己“你的童年结束了”,“那时我开始号啕大哭,似乎在跟自己的童年告别。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法改变的,我童年从姥爷那里得到最多的是爱,有爱,让我觉得活着很美好,也希望能分享爱。”
蒋雯丽说自己的价值观深受姥爷影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敬一尺我敬一丈……这些都是很传统的价值观,姥爷对人一视同仁,乐善好施,不管谁到我家,都用很贵的茉莉花茶招待。记得有个马爷爷,大概每周三中午来我家要饭,每次姥爷都让我拿5分钱的钢镚儿放到他的碗里。有一段时间他没有来,我们还担心他是不是生病了。直到现在,我在路上碰到要饭的一定会给。对比姥爷那个时代,今天我们富裕很多,但同时也丢失太多。”
写书也是寻根的过程
对于首次出书,蒋雯丽坦言:“出这本书还是因为六六的建议,她看了《我们天上见》后打电话给我,说特别好,让我一定要出成书,好让更多人看到这个故事。当初电影因为投资少,没有经费推广,可能很多人都没看到,所以我不仅在六六的建议下写了书,还随书附赠了《我们天上见》的完整版DVD。”
蒋雯丽说,人们的爱更多是向下看的,而较少往上看,“爱孩子是本能的,爱父母却是责任,需要被激发。当初父母孝敬老人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而我也要成为儿子的榜样。我们每年春节都陪着两边老人一起,平时尽可能和家人一起,我拍戏时爸爸都会跟着,也算借机去各个地方旅行一下。” 蒋雯丽自认为是个懒散的人,擅长张罗大家一起玩,工作上没有太大野心,“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糖果店的售货员,每天能看到、摸到那么多的糖果和点心,不吃都高兴。”从2005年开始,蒋雯丽的主要精力都在追忆姥爷和童年上,“生活很容易让人浮躁,有段时间我就觉得自己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也不知道都在忙什么,活着为了什么。拍电影、写书,除了怀念姥爷,我也想让自己静一静。回忆儿时,我发现虽然那时没有那么多吃的、喝的,但是人很快乐,现在我们物质丰富了,可幸福指数却在下降,我想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寻找一种归属感,寻求生活的目标,也是一个寻根的过程。我也希望能带给大家哪怕只是片刻的宁静和暂时的回归。”
对于会否继续编、导作品,蒋雯丽表示还没想好:“当导演太累了,什么事都得操心。不过如果我还要导演,估计还是会根据自己的经历来拍。”
获六六倪萍李静力挺
作为蒋雯丽首部个人随笔集的“催生者”,六六却抱怨蒋雯丽“抢了自己的饭碗”:“蒋雯丽的文字远比我好,我本来答应公司写电影剧本的,但自从两年前看过蒋雯丽自编自导的《我们天上见》,便搁浅了,她让我感到自卑,我对她是又爱又恨。”
和蒋雯丽结识最早的倪萍更预言蒋雯丽以后还有大角色:“蒋雯丽的文字跟人一样,恰到好处,很温暖,书里很多处读得我鼻子酸酸的。她演的角色分寸感非常好,看了书我明白了,她的成长得益于童年的铺垫,我断定她日后还会有大的角色诞生,正能量的基础特别重要。”把蒋雯丽从老公的朋友变成自己闺蜜的李静,更夸赞蒋雯丽“天生就是干这行的”。好友的力挺,让蒋雯丽十分感动:“其实我很忐忑,倪萍老师、六六老师和李静都出过书,我是头一次,听到她们的鼓励,我才稍微放点心。”
新报记者 仇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