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疑惑:为何川渝出了这么多国家领导人?
昨日,重庆图书馆,《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在发表演讲。 记者 邹飞 实习生 蒋兴宇 摄
记者 刘晓娜 实习生 王越
昨日晚上8点,傅高义的两天重庆之旅画上句号。
继前日在解放碑重庆书城为读者签售后,昨日下午他又在重庆图书馆举行了演讲:“邓小平与中国道路。”演讲现场座无虚席,热情的读者甚至提前两个多小时前来候场。
在1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傅高义以解读老照片的方式讲述了他认识的“邓小平时代”。同时也提出一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为何川渝地区产生过如此多的国家领导人?
幕后故事
3个原因吸引傅高义来渝
昨日下午2点半,当傅高义走进重庆图书馆演讲现场时,等待已久的观众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都是通过抢票才得到现场听演讲的机会,为了不错过演讲,昨日中午12点就有人前来候场。重庆邮电大学学生旷华筑告诉记者,为抢得这张票,他4月1日早上7点就到图书馆排队,因为每天只有前6个读者才能获得这张入场券。
“傅教授能够来重庆与大家见面,这个机会来之不易。”重庆精典书店总经理杨一说,春节前他得知傅高义有可能到中国来签售,便激动不已,但当时巡回签售的城市名单还没确定下来。杨一找到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请他转达3个理由,一定要邀请傅教授来重庆:首先,重庆是离邓小平家乡最近的城市;邓小平从朝天门出发去法国,重庆是他人生起航的地方;重庆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后,邓小平在西南局领导地方工作的地方。
“春节前夕,我收到了傅老的回复,他愿意到重庆来。”杨一兴奋不已。前日在机场接到傅高义后,他第一句话便问:“您对这3个理由满意吗?”傅高义说,“非常好”。
昨日在演讲现场,傅高义告诉读者:“在四川、重庆了解邓小平的人很多,但是大家愿意让我一个老外来谈邓小平,我很光荣。”
谈撒切尔夫人
她是一个保守但能干的人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前日逝世。作为生前在邓小平外交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人物,撒切尔夫人昨天也自然而然出现在傅高义的演讲话题中:“1982年撒切尔夫人来北京,表示15年后香港就要回归,她建议行政工作可以让英国人留下来继续做。邓小平火了,说不行。有人说撒切尔夫人是‘铁娘子’,邓小平是‘钢铁公司’,离开人民大会堂时,撒切尔夫人从台阶上摔倒,香港的电视台说‘铁娘子’不如‘钢铁公司’,‘钢铁公司’更强。”
在傅高义的书中,对撒切尔夫人当时的摔倒也有解释,是因为当时她被一名记者的提问分神,脚下一滑导致膝盖着地。
昨日,当记者问傅高义对撒切尔夫人如何评价时,他说:“撒切尔夫人是一个很能干的领导人,比较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相对保守,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关系,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也比较保守。”
谈改革开放历史
考察欧洲意义重大
在昨日傅高义展示的一张老照片中,他认为其中一张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尤为重要,就是1978年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考察欧洲归来的照片。
“邓小平个人对改革开放的作用很大,他了解外国发展,1974年他去联合国以后去法国,法国专门邀请他在法国待几天,率领代表团看一些事情。但他认为要搞改革开放需要找更广泛的人,多了解外国的发展。看到中国是多么落后,所以他决定派更多人到外国去。”傅高义说,当时最重要的代表团是谷牧领导的考察欧洲五国的代表团,他们中的领导人不少,计委、工业部还有一些地方的领导人都参加了。
“这个团在欧洲五国考察了5个星期,回国后向邓小平和其他领导人作报告,从中午一直做到晚上12点,期间讨论不断,很多政府领导人这才意识到,原来中国已经落后到如此地步了。”傅高义说,这次考察影响了很多政府领导人,让他们开始认识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邓小平1978年12月搞改革开放,谷牧代表团的成果非常重要。”
谈川渝
穷则思变移民精神造就伟人
前日,傅高义从海南博鳌刚飞到重庆,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周勇在机场见到他时,这位83岁的学者便忍不住问了一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为什么四川、重庆产生了这么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邓小平、聂荣臻、杨尚昆、朱德、陈毅……”
这个问题,在他前日签售、昨日演讲以及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反复提到。
周勇思考了一天,昨日向傅高义讲了自己的看法:“川渝地区曾经太穷,所谓穷则思变,冲出夔门是当时很多有志青年的抱负;另外重庆在清末时就开埠,是西南地区经济和交通的枢纽,是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还有就是明末清初时湖广填四川,这里来了很多移民,移民有开创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精神。”
傅高义很认同这种解释,他认为移民精神的确很重要,“美国也是移民国家,移民有创造性”。
在前日与媒体见面时,傅高义就谈到,对于邓小平在西南局当第一书记的这段历史他涉足得比较少,是一个遗憾。昨日,周勇送给了傅高义一件礼物,就是他主编的《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拿到这本书,学者傅高义如获珍宝。
谈改革开放未来
法制建设应因地制宜
中国未来的改革开放道路应该怎么走,这是很多读者现场向傅高义咨询的问题。
傅高义认为,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可能需要10到20年时间通过法制建设来一步步改变。
“中国现在也有很多人到美国、到加拿大学习法律,但是我认为制定法律还是应该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傅高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