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洽会”荷兰教师志愿者变身藏饰“设计师”
中新网西宁6月12日电 (郭雪媛)正在进行中的2013“青洽会”上,来自荷兰的pia第五次将青海各地的藏饰手工艺品带到此。展会上,有不少外国商人和青海当地人到他们的展区询问产品。如今,他们的产品已由此前主要对外出口转变为内外兼顾销售。
五年来,Pia通过“青洽会”使得他们的产品被更多国内消费者所熟知,国内市场不断得到拓展。据Pia介绍,由于手工产品生产周期长,所以他们并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在会展上实现大规模签单,而是通过“青洽会”提升其产品宣传效应增加知名度。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Pia还为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荷平”。荷平本是荷兰一名高中经济老师,1998年,她与丈夫随NGO组织来到中国西部青海,看到青海省州县的孩子没有英文老师,也不会说英文,于是她志愿给孩子们当起了英语老师。
谈及最初来到青海的目的,荷平称“只是为了扶贫”。不过,她很快意识到“当地没有路,没有学校,什么也没有,但有羊毛。为什么不用羊毛帮助当地实现发展呢”。于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荷平与丈夫在2007年创办了青海安多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吸收当地的牧民进行藏饰手工品制作加工。
“藏饰手工艺品现在越来越少,尤其是纯手工制品。”荷平多年来一直坚持手工编织的理念,“这是民族特有的文化,应该坚持。”她称,自己虽不是专门学习设计的,但从小喜欢编织,还有国外朋友帮她出谋划策,于是就负责起公司产品的设计,每一件产品的设计都由她亲自把关。
考虑到产品销往国外市场,荷平将青海藏族元素同国外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产品外表和一般藏饰相似,但产品内部会增加拉链等一些小部件,以方便使用,使其更有功能性。她说,目前,海外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藏饰品,“我们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取材当地,样式比较特别”。
荷平告诉记者,他们生产藏饰和家居用品主要销往日本和澳大利亚。国内在北京、成都、广州也有专门的销售点。产品都取材于青海当地的羊绒、牛绒、牦牛奶,主要吸引当地牧民进行手工制作,牧民主要来自青海省海南州的同德县和共和县。
荷平夫妇及他们的国外朋友也会给当地的牧民进行一些工艺培训。“培训环节中,我们充当的角色更像是‘妈妈’,培训者则像是小孩子,等到这些‘孩子’发展更成熟,我们就会慢慢离开。”荷平在谈到未来打算时说,“我们办公司,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希望通过当地人的资源帮他们富起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