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再落选诺贝尔文学奖 或因表达方式过“冷”
多年来,村上春树一直被称作“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他在德国有“日本的卡夫卡”之称,在我国更有不少支持者。对于他此次落选,有人称是地缘政治因素,也有学者表示,他的作品元素过度西方化,但表达方式是日本式的静谧,这或许是他落选的原因。
或因表达方式过“冷”落选
翻译过41部村上春树作品的林少华在新浪微博上表示,村上春树的作品,具有以洗练、幽默和节奏控制为主要特色的语言风格,传达都市人失落感、孤独感,同时对自由、尊严、爱等人类正面精神价值的张扬和对暴力源头的追问。但林少华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虽然村上春树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但今年时机并不对,因为去年获奖的莫言是亚洲人,连续两年归亚洲的概率不大。
河南大学从事亚洲文学研究的王鹏对林少华的意见表示赞同。主要研究日本文学的王鹏每年都在关注村上春树,昨天下午3点,王鹏也分析道:“诺奖也有地缘规律。”
另外,王鹏觉得,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标致元素,即后现代文学风格,以及对都市人的困惑、孤独以及焦虑的描绘,对欧洲人的吸引力没有那么大。
“虽然,他的作品很动人。”王鹏说,《挪威的森林》灵与肉、情感与冲动中,村上春树把男主人在废墟般城市中收到的一次又一次的震动,用清丽、平易的方式表达,并且文笔韵味独特,但或许就是这种“独特”让他一次次与“诺奖”失之交臂。
王鹏介绍到,村上春树的作品内容西方元素并不少,但是表达方式本质是日式的,关注的东西很细微、很深入,描写得丝丝入扣,即使冲突再多,他都会用清晨薄雾中的一盏清茶来挥洒。王鹏认为,村上春树作品的灵魂很深,但手法很冷,底下是奔腾的暗浆,表层却是迷蒙的雪雾,或许这并不被身在瑞典的评委们所接受。
他丢失了一些民族的东西
郑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教研室主任牛水莲,对亚洲文学颇有研究。牛水莲对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十分喜爱,对当代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学造诣也颇为肯定。她坦言:“村上的造诣和川端不相上下。”
但为何村上春树又一次落选了呢?
牛水莲在承认具有地缘政治因素之外,对二人的作品做了比较。她认为,二者的共同点都是保留了日本文学一脉相承的本质: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细致刻画、美好表达。但是川端康成作品中对于日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很强烈,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幽玄、虚无”感,这是美学中的词汇,经常用来评价日本文学。“你去看看《雪国》、《母亲的初恋》,那是一种情感美的极致表达,民族气息扑鼻。”
但是回到村上春树身上,牛水莲认为,他的作品极具后现代气质,对都市人群的焦虑和孤独刻画入微,有很多西方文学的优点,但是过分西方化了,他在表现过程中,似乎淡化了日本民族的味道,比如《海边的卡夫卡》和那本广为人知的《挪威的森林》,仔细读来,西方新的批评方法和哲学观点充斥其中,他似乎失落了他故土的雪。